2023-10-31 14:41:59未来网
10月21日,又一部图文并茂的“动物”书籍出版了。去之前我就非常期盼,我酷爱动物,在想,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他又讲述了哪些形态各异的动物呢?这本书的名字叫动物“野”有趣,那么到底“野”在哪里了呢?
带着这些问题,我来到国家动物研究所的现场。拿到了这本书,真是令人爱不释手,这本书厚厚的,为了方便阅读,竟然是传统的线装,沉甸甸的一厚本。翻开书的页面,里面的图片栩栩如生,描写引人入胜。书中的每一副插图都在讲述着一个不寻常的关于动物的故事,语言生动又通俗易懂,尤其适合孩子们观看。
书中用照片记录了我国非常珍奇的哺乳动物和鸟类等等。有的生活在雨林,有的生活在水下,还有的生活在浩瀚的沙漠,拍摄环境都很艰难。谢建国爷爷是“自然影像中国”项目的联合发起人,书中的一幅幅珍贵照片就是他和其他摄影者的作品,他向我们讲述了用影像语言讲好中国生态故事的经历,还重点介绍了几个照片后面的故事。拍这些照片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希望唤起人们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对动物的了解和关爱。让地球上的主人小朋友们,也喜欢上大自然中的野生动物。
王志庚老师是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部主任和国家图书馆培训中心主任。他为我们介绍了这个书的很多特点,这个书不仅是线装的,而且纸质华丽,价格还很低廉,觉得它是不可缺少的儿童读物。
古鸟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周忠和爷爷也莅临现场。他是“孔子鸟化石”的发现者之一。因为前几年,我也到过辽西热河生物化石区挖掘鳍鱼化石,就对周院士的研究方向从古生物学到古鱼类再到古鸟类的跨界变化非常敬佩,我问爷爷这样的变化,是由于兴趣使然,还是工作的要求,爷爷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两者都有,而且开始一定是兴趣,但是要专注,在研究的过程中又发现新的课题,并坚持下去。
之后,还有很多专家和学者跟我们分享了他们的心得,比如科普时报社长、著名科普作家尹传红给我们讲了他自己小时候与动物互动的经历,以及关于写作和这本书籍的精彩片段。让我感觉到既新奇,又受益匪浅。好的书籍就像一个种子,它也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和寄托,这本书就通过影像让中国的野生动物走出自然之门,让大家更近距离地了解,并参与到保护中来。
指导老师:段红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