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1 10:17:04未来网
“开船咯!”1月23日,由扬州经开区团委和教育集团等联合主办的“童眼看扬城 关爱暖童心”青少年暖冬研学实践行动在扬州方巷镇举行。来自扬州经开区九所学校的数十名小学生们在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走进方巷镇的沿湖村、张爱萍在方巷史料陈列馆、农家书屋,感知乡村渔文化、红色文化的发展新面貌。
有水的地方便有人家,方巷镇同样如此。镇子旁便是与京杭大运河相接的邵伯湖,沿湖村也因此而得名。渔文化作为大运河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百年之前,山东、河南、安徽等地的渔民们就沿着水道,在此安营为家。这是扬州唯一一个纯渔民居住的村子,也是国家级最美渔村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过去,沿湖村的祖孙三代都以船为家。以前夏天没有空调,我们小时候还会爬到船顶上纳凉。”、“你们看到的像鱼、像龙的馒头都是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年蒸’。”透过沿湖村村民的讲述,孩子们对渔村的生活充满了好奇。原来不同的船不同的构造,功能也不一样;原来如此漂亮的馒头是村民们每年过年为祈求风调雨顺而做。在渔家书房、游船码头、渔文化博览馆,孩子们在触摸老物件中领略渔家乡村的传统文化。
起初,沿湖村并没有今天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是村庄为了保护京杭大运河沿线生态、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打造了如今的10万多亩的原生态湿地和集吃、宿、购、游等文旅产业项目为一体的新农村。来自扬州花园小学的陈慕恩告诉记者,在沿湖村看到了当下很少见的捕鱼老物件,让他感受到时代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让自己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此外,方巷镇还是红色历史深厚的“运河红色小镇”,曾经燃起过革命斗争的星火。1965年,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张爱萍在方巷蹲点,开展社会主义教育时提出,社教工作重要的是教育农民。今天,我们提出,爱国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了解张爱萍将军在方巷蹲点期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便是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民爱民的情怀、艰苦奋斗的精神。当一群洋溢着天真与朝气的孩子走过张爱萍曾和村民们一起奋斗出来的路时,仿佛象征着前人在呵护着少年的成长,期待着他们成才。
扬州市花园小学的张雨汐同学在参观后,对张爱萍将军生前居住的环境印象十分深刻。“我很惊讶,一位将军住的地方是那么的清贫,而且和农民一起干活时丝毫没有将军的架子。我也要向将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文化需传播才能传承。为了弘扬红色文化,方家巷社区还建立了农家书屋。该书屋曾被评选为江苏省五星级农家书屋。在书屋的红色书吧,方巷村的退役军人陈旭和孩子们围坐一团,讲述英雄儿女赵一曼的故事。孩子们实地参观红色场馆,在公共文化空间里汲取更多红色历史,一颗“红色”的种子便就此种在了他们心中。“阅读是为了让孩子们在红色教育的熏陶中得到升华,进一步培养孩子成为新时代的好少年。”花园小学大队辅导员张恒哲说。
方家巷社区党总支部书记方静还为孩子们赠送了相关书籍。她表示,社区打造农家书屋,改善了当地百姓的读书环境,也希望能有更多孩子走进方巷镇,看看方巷特色的文化、读读书籍、听听故事。
扬州经开区少先队总辅导员韦文东老师告诉记者,接下来,还将常态化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既是为了关爱儿童身心健康,也是希望通过劳动教育、爱国教育等方式让孩子立德树人,与家乡建立深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