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捂紧钱袋子”提高辨别力 门头沟法院发布民间借贷风险提示

  未来网北京3月21日电(记者 赵亚超)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公民个人财富的积累,民间资本流通活跃,产生了大量的债权债务关系,民间借贷纠纷日益增加,进入到执行阶段的民间借贷案件也越来越多。3月21日,门头沟法院召开了“民间借贷案件执行工作及典型案例”新闻通报会,对该类案件进行风险提示。

  (视觉中国)

  2018年门头沟法院共办理民间借贷执行案件804件,占所有执结案件的20.1%。其中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占比94.4%,大部分为标的额在10万元以下的案件,且其中超过70%的案件当事人约定了年息6%到36%的高额返利。在执行阶段中,该类案件普遍存在执行过程复杂、被执行人履行能力不高、财产搜寻难等问题,即使在法院穷尽财产调查措施及相应的强制执行措施后,该类案件“执行不能”现象依然突出存在。

  经统计分析,合同不规范、中老年人居多、借款人防范意识较弱、亲友熟人间借款是该类案件4种典型特点。投资人往往只看到回报率比较高,没有充分考虑风险,或当事人双方往往是朋友、亲戚等熟人关系,当事人碍于面子,往往忽略担保人等必要程序,将钱款给予借贷人。同时也没有对借贷人的个人财务情况进行审查,轻率借钱后导致此类案件后续的难以执行。

  对此,门头沟法院向社会公众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捂紧钱袋子”,不要轻信借贷人的“高息返利”承诺。尤其是大额民间借贷案件,借款人往往会表现出资金实力雄厚、盈利模式高端的假象;二是提高辨别能力,确保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合法权益。要规范使用借款合同,正确、合理使用抵押、担保等手段;三是理性对待“面子”问题,尽到一定的审慎义务。要综合考虑借款人的职业、收入情况、家庭情况及信用状况,审慎考虑之后再予以借款。此外完善征信体系建设,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等机制探索,也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破解“执行难”。有利于防止因个人过度负债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通报会上,人大代表、媒体记者们参观了门头沟法院执行指挥中心,执行法官演示了执行办案系统的操作流程,现场将一起民间借贷执行案件的被执行人账户锁定,将账户上的2900元扣划至法院,并将于近期发还当事人手中。通过现场演示交流,进一步提高了执行工作的透明度,也增进了社会大众对执行工作的认可度。

  据悉今后门头沟法院将继续创新方法,提高执行工作质效。并借力媒体,推动执行全程公开,多措并举促进被执行人履行义务,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编辑:彭茹

推荐

版权所有:未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