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病毒赛跑的“流调人”:每天穿梭在防控一线,克服恐惧直面病患

  未来网北京2月25日电 (记者 于洋洋)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大军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活跃在医院、社区和实验室的抗疫一线,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是流行病学调查员,也被称为“离病毒最近的人”,他们的工作为疫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了重要保障。

  上海市杨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乔鹏就是这些人中的一员。

工作中的乔鹏与同事。受访者供图

  每天穿梭在防控一线,克服恐惧直面病患

  虽然不是临床医生,但乔鹏与他的同事们也与医护人员一样,每天穿梭在防控一线,直面病患,“接到疑似病例报告后,我们会第一时间跟患者进行沟通,了解他的流行病学史,还有他的基本情况,临床诊断等情况,还要跟医生沟通了解一下他的临床情况,进行一些采样。”在乔鹏看来,流行病学调查是一项极其考验脑力和体力的工作。

  在迅速整理出患者的情况,写成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的同时,乔鹏还需要迅速把疑似病人微生物样本送回实验室进行检测。如果是确诊的患者则需要详细了解病人发病前14天和发病后的生活轨迹,追踪、寻找可能的感染来源和可能被感染的密切接触者,引导他们及时隔离医学观察、出现症状及时隔离治疗。

工作中的乔鹏与同事。受访者供图

  病人的配合程度不断提升:主动申报与自我隔离很重要

  从一月二十号开始,乔鹏已经参与疫情防控阻击战一个多月了,回望这段时间的工作,乔鹏觉得不管是自己的工作状态还是病人的心态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最开始进行流调的时候,因为大众对于疫情不够了解,很多病人会出现急躁、不配合不理解的情况,但随着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措施以及大众对疫情的逐渐了解,病人的配合程度跟理解度也在不断的提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流行病学调查与警方查案一样,越快地排查锁定“病患”的生活轨迹就越有利于减少感染人数。

  乔鹏向记者介绍,自己在工作中曾遇到过一个有武汉到沪探亲人员的家庭,该人员自知是疫区来沪,遂到上海后进行了自行隔离,并要求家庭其他成员做好防护,在其发病后,及时就医,被确诊,并专送定点医院治疗。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的观察,家庭其他成员没有发病,“患者如果能够做到主动申报重点地区出入史、或者确诊病例接触史等流行病学史,对早期发现病例减少传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名党员,在面对疫情的时候理应冲到一线

  “在工作中会遇到病人情绪激动,不愿意配合的情况,我们就需要做好防护进行面对面的调查,这样虽然增加了暴露风险,但是为了能将病例的发病、诊疗经过调查清楚,必须克服心理恐惧,克服一切困难,及时准确的开展调查工作。”谈到流调工作面临的风险,乔鹏表示自己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在面对疫情的时候理应冲到一线,“作为一名疾控人,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发挥我们的专业特长,把本职工作做好,才是实实在在能够能够体现自己价值的。”

  记者在采访时得知,乔鹏的爱人也是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两人本来约定今年去爱人的老家安徽过年,但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袭来,让他们决定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刚开始进行流调工作的时候,工作强度很大,最累的时候乔鹏曾经连续三天三夜中途休息不到3小时,但随着现在疫情逐渐趋缓以及更合理的分工后,乔鹏与同事们已能够在工作的同时保证一定的休息。

  虽然又一次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回家过年,但乔鹏的父母都很支持他的决定,只是每次打电话都会叮嘱他们做好个人防护,要劳逸结合保重身体。

  “工作的详细内容,我们也没有跟他们详细说,怕他们知道后会更担心我们。”乔鹏告诉记者,希望疫情结束的那一天能快点到来,自己可以真正坐下来跟家人一起吃个团圆饭。

编辑:辛欣

推荐

版权所有:未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