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高考生与父亲共守堤坝 青年志愿者携手抗洪守家园

  未来网北京8月10日电(记者 谢青)“和父亲共守堤坝,是我送给自己特殊的成人礼。”王天喜是武汉新洲城关高中应届高三毕业生。受长江堤防管理段工作的父亲影响,刚刚参加完高考的他,没有狂欢、没有毕业旅行而是马不停蹄地赶赴长江堵龙大堤,成为一名抗洪自愿者。

  这支自愿者队伍里的00后可不止王天喜一人,早在数月前,华中农业大学00后大学生曾欢俊就主动加入到抗议志愿服务队中。进入梅雨季后,曾欢俊再次带上竹竿、铁锹来到长江武汉新洲段的大堤上,参加昼夜防汛值守。他说,“作为青年一代,要用实际行动来完成初心使命,勇于担当。”

  

  志愿者搭建集装箱。(受访者供图)

  抗洪抢险“父子兵”

  “他是我的骄傲。”谈起父亲和父亲的工作,王天喜这样说。王天喜的父亲也是长江堤防管理段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每年夏天都会驻守在堵龙干堤。

  今年进入梅雨季节以来,武汉市的防汛形势日趋严峻。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武汉市经历了外洪内涝的双重压力,经受了超长雨季、超大雨量、超高水位、高水位超长时间的严峻考验。

  父亲和同事们在堤坝上日夜奋战,耳睹目染的王天喜出了考场就上了堤坝。刚刚一个月王天喜皮肤晒的黝黑,手脚却泡的发白。谈到自己的选择他自嘲的说:“那会儿只想做父亲那样的英雄,没想到英雄还挺幸苦的。”

  王天喜所在的自愿者团队负责巡查全长3.8公里的堤段,参加自愿者团队的第一天王天喜就赶上里全线巡查。“这里是父亲工作的地方,离家也不远,小时候我常在这里玩耍。”仗着地形熟悉水性好,王天喜自告奋勇的走在最低处,为团队其他成员规避风险。

  可防汛工作与平时玩耍不同,王天喜巡堤时要更加小心。由于雨后砼块护坡湿滑,再三小心的王天喜花落摔伤。“就是手臂渗血,我觉得没啥事,但是团委老师和同伴都劝我休息。”简单消毒处理后王天喜依然坚持完成的上午的巡查。

  因为距离不远,王天喜的父亲马上知道儿子受伤的消息。刚回驻地,王天喜就接到了妈妈的电话。“我妈坚持让我回家,我一想来第一天就回去也太不争气了,就用半个小时把我妈说服了。”自己受伤还要安慰母亲,王天喜有点哭笑不得。但同时也牢记母亲的嘱咐,巡查时加倍小心。

  当自愿者期间,让王天喜最开心的事就是在巡查中偶遇父亲。“爸爸作为专业防汛人员,他们按指挥部要求是值守堵龙干堤的险工险段核心区——尹魏险段,与我们巡查堤段几乎不交集,平时很少见面,但他们做全堤段徒步巡查时,偶尔才碰面,也只简单的招呼一声。”

  王天喜告诉记者,以前到父亲单位单位觉得这里风景很好。但今年自己亲自参与,才知道父亲这样的防汛人员这么辛苦。“平时巡堤查险,遇到特殊情况,连饭都顾不上吃就要赶赴现场;遇极端天气还要到走到2公里外的湖区测量水位。我觉得,每一个行业,都有值得尊敬的人和事。”

  7月26日晚,王天喜的父亲接到防汛指挥部通知,距王天喜值守点10公里的地方大堤内侧发现“渗水”现象。父亲带上王天喜同指挥部技术人员一起赶赴现场查看。

  巡查中,工作人员发现在一处道路施工现场,进行道路路基碾压,附近村组巡查人员路基有水渗出,遂逐级上报。随后父亲带着王天喜对大堤内侧施工区域进行详细查看,对路基、施工区的沉井、管道逐一排查,由于当时下大雨,出水点出水情况不明确,指挥部技术人员又扩大了巡查范围,确认无其他渗水点后,作出了“备足砂石料,安排专人值守”。

  回值守点时已是第二天凌晨,“爸爸转身走开时,我听到他说了一句‘真是我儿子’。”这是这个防汛少年第一次落泪,不为伤病不为汗水,只为一句父亲的肯定。

  

  志愿者搬运帐篷。(受访者供图)

  刚下抗疫战场大学生志愿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王天喜的榜样是父亲,曾欢俊的榜样却是一群“不相干”的人。

  2016年的汛期,正在进行期末考试的曾欢俊看到,在距离学校不到两公里的河堤边,抗洪抢险工作正紧张而激烈的进行着,他们人人挥汗如雨,背扛顽石筑水渠;个个满身是泥,搬运沙袋守堤坝。“从那时开始我更加明白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从此,用青春守卫家乡就成了曾欢俊的人生准则,疫情期间,曾欢俊就主动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中,帮着家乡所在的新洲区道观河管理处,搬运防疫物资,进行社区消毒。

  进入汛期后,曾欢俊放下消毒设备,带上竹竿、铁锹来到长江武汉新洲段的大堤上,参加昼夜防汛值守。他说,“作为青年一代,要用实际行动来完成初心使命,勇于担当。”

  和王天喜一样,曾欢俊所在的青年志愿者小组轮换值守,保证值守点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有人值守,防患隐情。

  沿江堤坝边杂草丛生,蟑螂老鼠、青蛙蝗虫,还有各种不知名的小虫几乎每日可见。曾欢俊和巡堤青年志愿者们不得不将短裤短袖换为长裤雨靴,忍受着闷热每天反复多次进行巡堤。

  “这些都还好,有时候我们的住处可能都会被雨水冲走。”曾欢俊回忆到,

  7月18 日,晚上十点多的时候,开始电闪雷鸣,风雨也随之到来。他们所住的帐篷慢慢开始被吹得晃动起来,最后感觉它好像是摇摇欲坠一样,没有经验的青年自愿者着急但又无可奈何。

  “最后我们冒着大雨搬来了沙袋,放在帐篷的支架上压着起到了加固的作用,在这之后,虽然帐篷仍会晃动,但它整个骨架却十分稳固。”固定好帐篷后,曾欢俊和其他队员继续冒雨值守。夏日的江风裹着暴雨,这批青年自愿者不出意外的感冒了。

  但事后回想起来,曾欢俊表示:虽然守堤的条件和工作都是比较艰苦的,但还是觉得自己做的是值得的,因为堤的这边就是人民百姓。曾经他们为我冲锋陷阵,如今我也应为他们守卫家园。

  堵龙干堤上汇集的“四人小组”

  疫情过后,武汉这座“英雄之城”再度召唤青年担当,住在同一个小区的四个青年人“不谋而合”地在长江堵龙干堤上汇集。

  上午在收到志愿者招募令后,四个人不约而同地积极报名,下午统一乘车来到新洲长江干堤参与防汛。80后青年企业家彭登是这个四人小组的组长大哥哥,彭登说,我是年龄较长的一个,要带好几个年轻人。

  想为防汛尽心、出力,这是小分队大家一致的目标。彭登作为组长主动挑起重担,带领小组进行防汛隐患排查。他一边时刻提醒组员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如何保证自身安全,一边又主动带领组员学习防汛相关知识要点。

  在彭登的带领下,大家都干劲十足。90后黄文昭是一名退役军人,在看到志愿者招募的通知后,他毫不犹豫地报名了。黄文昭对记者说,“国家有难,青年人应当挺身而出冲往前线,我想为国家出一份力,为人民省一份心。”

  及时巡堤,装沙袋、打桩加固,监测水位上涨变化,确保干堤安全。让黄文昭感触最深的就是,在堤坝边要随时保持危机感,时刻注意堤坝是否有渗透、管涌等安全隐患。

  四人小组中的汪彤和范昌文都是00后,两个人经常搭伴工作,巡逻沿堤汛情。虽然任务繁重又辛苦,但是范昌文交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为此很欣慰。

  白天,志愿者们巡查长江堵龙干堤上的汛情。夜间,志愿者们分组后在哨棚轮班值守,勘察堤边水情,一刻不能松懈。

  据不完全统计,汛情期间,武汉市各级团组织先后组建起30余支青年突击队,动员2430余名团员青年投身巡堤排查等防汛救援工作。

  盛夏酷暑难耐,近三十个日夜后,曾欢俊、黄文昭等青年志愿者依旧奋战在防汛一线上。黄文昭说,“接下来的任务依然很重,大家都说要坚持到最后一刻,守护住堤坝安全。”

编辑:瞿凯侠

推荐

版权所有:未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