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青年力:夜以继日攻坚克难,书写疫情防控“科技篇章”

  未来网北京5月5日电(记者 凌萌)“作为科研工作者,从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天起,我们就肩负着守护生命的责任和使命。新冠疫情的爆发,更加让我们感知到肩上承载的这份重任。”回想起2020年与新冠疫情赛跑的那段日子,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发传染病疫苗室反应器组主管邹江龙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新冠疫情爆发后,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以下简称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的科研工作者们全力投入到新冠疫苗的研发工作中。在无数个星夜兼程的日子里,他们创造了多个“全球率先”的标志性成果,也在多项研发技术上实现了“领跑”。

  在这场防疫阻击战中,他们如何在严峻的形势之下突破疫苗研发过程中的瓶颈问题?

  星夜兼程,打响防疫阻击战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球。

  作为生物制品行业的中坚力量,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第一时间投入这场防疫阻击战之中。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疫苗研发团队。(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2020年2月1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作为牵头单位获得国家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新冠病毒灭活疫苗”项目的紧急立项。科研攻关团队加班加点,历经98天,在2020年的4月12日,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获得全球首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临床批件并同步启动了Ⅰ/Ⅱ期临床试验。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它的背后,是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科研团队数月以来的持续奋战和努力。

  “对于每一位科研人员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我们的团队无时无刻不在与时间赛跑。”邹江龙告诉记者,由于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研发攻关时间紧、任务重,科研团队在局部研发环节,将以往的“串联式”变为“并联式”,在尊重研发规律的同时,提升了研发的效率,但这也意味着更高的工作强度和更集中的投入。

  邹江龙介绍称,所谓的“并联式”是指将很多能够并行完成的工作做了合理的安排,即在同一时间段同时开展多项工作,从而节约时间,提升工作效率。

  “比如在疫苗的有效性评价环节,以往的方式,是对不同种类的动物逐一进行有效性试验,采用并联的方式后,则是同时对不同种类的动物开展有效性试验以节约时间。”邹江龙表示。

  但研发效率提升的背后,是科研团队为之付出的辛勤汗水。

  “我们每天的工作时长都在16个小时以上,并且是24小时无缝衔接,一个工序结束另一个工序就紧跟着开始,不浪费一丁点时间。”邹江龙回忆称,当时正值疫情最严重的时期,且整个研发团队就处于疫情的风暴中心——武汉,在交通和生活上都有诸多不便。“开始的那段时间,我们成箱成箱地吃泡面。后来单位的后勤帮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情况才开始有所缓解。”

  夜以继日加班加点的科研攻关终于有了回报。

  2020年6月16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研发的Ⅰ/Ⅱ期临床试验盲态审核暨阶段性揭盲会结果显示:接种后安全性好,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不同程序、不同剂量接种后,接种者均产生高滴度抗体。

  2020年6月23日,阿联酋卫生部长向国药集团中国生物颁发临床试验批准文件,标志着全球首个新冠灭活疫苗国际临床试验(Ⅲ期)正式启动。这是中国原创疫苗首次在国际上开展Ⅲ期临床研究,开启了新冠疫苗国际合作新篇章。

  同样在去年的6月30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研发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第一批纳入紧急使用,并陆续在国内针对特定人群开展紧急接种。

  执着坚守,共筑抗疫长城

  忆起疫情突发后与科研团队并肩作战的那段时光,邹江龙似有说不完的话。

  “研发期间是段艰辛的日子,但感动人心的事每时每刻都在身边发生。”邹江龙向记者表示,为了一个样品的检测结果能够早点出来,整个研发团队在晚上10点拿到样品后就开始对样品进行处理,12点开始检测工作,直到凌晨3点检测完成,另一个工序又紧跟着做数据整理分析,基本上整个科研团队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4点左右才能下班休息。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疫苗的研发人员正在科研岗位上忙碌着。(受访者供图)

  “由于疫情的突袭,整个科研团队在工作开展的初期,面临着武汉封城,人员未返岗的问题。当时很多人员都是通过办理各种手续才能回来。”除了人员返岗,令邹江龙难忘的,还有新冠疫苗研发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我们先后攻克了疫苗株筛选、毒种库建立、抗体制备及鉴定、检测方法建立、生产工艺研究、配伍及配方筛选等一系列新冠疫苗的生产和质控关键技术,确定工艺技术路线和产品质量属性,并迅速开展、完成动物体内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等工作。”邹江龙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在疫苗研发上取得“五项率先”。其中就包括率先推进新冠疫苗Ⅲ期海外临床、率先获批“紧急使用”在特殊人群中建立免疫屏障、率先建成新冠疫苗研发实验室/生产车间综合体等。

  “作为科研工作者,面对病毒的肆虐,我们深知自己的使命重大,这是一场必须要打赢的硬仗。同时,这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我们身上所承担的责任与使命也正是对生命的敬畏、对战胜病毒的坚强信念。”邹江龙表示,对于所有的科研工作者来说,他们的努力付出,只为能早日研发出人民群众所需要的疫苗,为抗击疫情贡献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

  记者了解到,今年的2月25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研发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目前,该疫苗处于稳定生产中,年产量可达1亿剂。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协调下,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全力以赴做好疫苗供应,当前我们也正在积极筹备新生产车间建设,积极扩大产能,整个扩产项目全部完成后,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灭活疫苗的年产能将达到10亿剂。”邹江龙告诉记者。

  同时,他指出,该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将进一步为筑牢我国健康防疫屏障再添信心,也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回信中曾提到,“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对此,邹江龙深有感悟。“当代青年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面对全球化的发展,大国的崛起,应该做一点对国家有益、有担当的事。科学研究正需要强大的青年力量,这其中包含的不仅是科研的突破创新,更是人类文明的进步。”

 
编辑:未来网新闻侯智

版权所有:未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