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报告寄语广大青年,这些要求你记住了吗?

2022-10-18 16:17:05未来网

  未来网北京10月18日电(记者 张冰清)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作报告。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结尾部分,他用一段话殷切寄语青年:

  “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在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青年强,则国家强。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寄语青年。

图源:人民网

  这是一份对青年人的深情寄语

  “在党代会的报告中对广大青年寄语期望和要求是我们党的一项光荣传统,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广大青年群体的关爱和信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党和国家事业的前途和希望根本上在于后继有人、在于有一批批蓬勃向上、富有理想追求并发奋努力的青年人的茁壮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最后,代表党中央对新时代的广大青年寄予厚望,虽然仅短短200字,文字高度浓缩,但字字千钧、饱含深情、语重心长、意境深远,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发展前景、全党如何继续始终不渝地抓好青年成长成才这项战略性工作,以及当代中国青年需要朝着什么方向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胡敏表示。

  “这段寄语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对青年人在思想方向上做出了鲜明的精神指引。只有这样,新时代广大青年才能放飞梦想,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胡敏认为,这一句话将当代中国青年的成长成才与国家的发展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也为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进步史所证明了的。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当代中国青年才是生逢其时,才有着无比广阔的施展才干的舞台,才有着无比光明的实现梦想的前景。

  二十大代表肖帅也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与个人志向紧密结合起来,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把自己全身心投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事业中去。

图源:央视新闻

  这些要求对青年人寄予厚望

  时代赋予青年的历史责任是使命,也是荣光。当代中国青年究竟能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能不能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当代青年提出了谆谆教诲并寄予厚望,“广大青年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既要怀抱理想又要脚踏实地;既要敢想敢为,体现青年人的朝气蓬勃和时代精神,又要善作善成,体现当代青年人的知识本领和开拓创新。”

  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向广大青年发起号召,提出“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的要求。

  “这12个字听起来简单,但对改革开放后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处于最快历史阶段、我们国家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和平富裕阶段、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突飞猛进的阶段下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00后’的青年人并不容易。”胡敏坦言。

  也因此,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全党提出明确要求,要把青年工作作为党的一项战略性工作来抓,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这样就能把广大青年实现成才成长、获得幸福生活与党和国家事业紧紧连在一起。

  广大青年必须发挥“挤”和“钻”的精神

  思想决定行动,科学理论指引正确方向。

  “当代青年必须从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必须从党的创新理论中获得力量。”胡敏表示,广大青年除了认真学习学好各类科技文化历史知识,也必须下大力气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一门科学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胡敏认为,当代青年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深研精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深刻领会和掌握贯穿其间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刻掌握贯穿其中的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

  “这不仅是历史发展的智慧,是人类进步的结晶,更是我们党带领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中国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指南和行动指南,是当代中国青年报效国家、成长成才、实现梦想的思想指南和成功宝典。”胡敏向记者表示。

  那么,当代中国青年需要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呢?胡敏坦言,广大青年必须发挥“挤”和“钻”的精神,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自觉养成用党的科学理论认识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为生产生活和学习工作进步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撑。

编辑:瞿凯侠 作者:张冰清
版权所有:未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