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2 14:16:41未来网
未来网北京2月2日电(记者 凌萌 苏建军)一封来自前高管家属的举报信,让合盛硅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盛硅业”)站上了“伪造公文”、“欺诈上市”的风口浪尖,更引来了监管关注。近日,合盛硅业原总经理方红承之妻孙丽辰在社交账号再发4000字长文,举报合盛硅业在上市前涉嫌伪造行政机关公文骗取上市,以及“隐瞒危废处置”等问题。对此,上交所于1月28日晚间向合盛硅业下发了监管工作函,处理事由为“就公司有关举报事项明确监管要求”。(曝料邮箱:Rcaijing@163.com 新闻热线:010-56793767)
被举报涉嫌欺诈上市引监管关注
围绕上市企业合盛硅业及前高管间的股权纠纷风波,仍在不断升级。1月26日,孙丽辰在社交账号发布长文举报信,其中详细列举了合盛硅业涉嫌存在的IPO公文造假、欺诈上市等问题。
举报信中称,合盛硅业2011年、2012年存在虚假申报房产税所涉房产原值的情况,嘉兴市地方税务局第三税务分局于2015年11月9日作出《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浙嘉地税稽罚〔2015〕95号),对合盛硅业作出了行政处罚。
图源:举报信内文
但该行政处罚未在合盛硅业的上市材料中披露。据举报信显示,2017年7月,合盛硅业曾在发审会上被追问股权转让是否存在利益输送,以及被媒体核查发现存在报告期内未披露行政处罚事项等多个问题,并被证监会要求回复媒体核查。就此,为了骗取上市,合盛硅业伪造了行政机关公文。
对于合盛硅业的“欺诈上市”行径,孙丽辰在举报信中披露了细节:针对证监会的要求,保荐人中信证券的合盛硅业IPO项目负责人和发行人律师提出,要撤销该行政处罚,才能发表核查意见。为此,中介机构要求合盛硅业沟通协调嘉兴市地方税务部门,撤销该行政处罚。
经过时任总经理方红承等人的沟通,嘉兴市税务部门认为只能出具文件,说明该行政处罚不属于“重大税务行政处罚”,但不能撤销该行政处罚。此后,嘉兴市税务部门出具了落款时间为2017年9月22日的《关于合盛硅业股份有限公司有关情况的说明》。但保荐机构和律师认为该说明不能满足要求。最终,合盛硅业选择了伪造公文。
图源:举报信内文
根据孙丽辰在举报信中发布的“真、假公文”对比图,伪造公文的落款日期为2015年12月17日。两份公文的差别在于,原公文的最终行政判决显示为“上述处罚不属于重大税务行政处罚”,而伪造公文的最终判决为“经查实后决定撤销《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
举报信还表示,发行人律师曾就该伪造公文发表了所谓的“核查意见”,核查意见中均称对该处罚进行了复议且税务部门撤销了该处罚。随后,通过伪造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印章的方式,合盛硅业瞒天过海,骗取了证监会的审批核查。
图源:东方财富网
这份长达4000字的举报信随即引来监管关注。1月28日晚间,上交所向合盛硅业下发了监管工作函,处理事由为“就公司有关举报事项明确监管要求”。1月29日,合盛硅业发布澄清公告称,对于税务事项,公司正在核实中。
针对举报信中提及的“伪造公文”、“欺诈上市”等内容,未来网记者向合盛硅业发送了采访函,截至发稿前未收到任何回复。
股权纠葛引起的纷争
资料显示,合盛硅业为国内工业硅、有机硅等硅基新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2017年10月,合盛硅业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巅峰时期,其市值一度高达3000亿元,被业内誉为“硅茅”。
近日的这场“举报门”风波背后,实则是合盛硅业董事长罗立国与原总经理方红承之间的股权纠纷。公开资料显示,方红承于2011年进入合盛硅业,任职岗位包括总经理、董事等。2018年,方红承从合盛硅业离职。
据媒体报道,方红承曾在一份名为《原合盛硅业总经理方红承自述:我是如何被构陷入狱的》的自述中公开表示,在合盛硅业工作期间,其以两种方式获得了少量合盛硅业股权,一笔为股权激励,一笔为罗立国将其名下的部分股权有偿转让给自己,并由罗立国代持。方红承称,在其离职后,“罗董(即合盛硅业董事长罗立国)一直想让我放弃股权,我认为既不合情不合理,更不合法,双方因此产生了纠纷”。
而对于董事长罗立国拒绝向方红承兑付股权事项,合盛硅业则表示,方红承在协议生效之日起不足两年即从公司离职,且公司经自查发现其涉嫌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违法行为并向公安机关报案。因此公司董事长罗立国认为方红承不满足奖励条件。
双方各执一词的股权纠纷,随后演变成一场上升至牢狱之灾的刑事案件。据孙丽辰此前公开透露,在方红承离开合盛硅业后,罗立国先后两次以背信损害公司利益、职务侵占等罪名向嘉兴港区公安局对方红承提出刑事控告。但公安机关经调查以“没有犯罪事实”而未予立案或立案后又撤销案件。
此外,在孙丽辰于2023年11月发布的一封举报信中,其提及,“2022年6月13日,方红承被传唤并拘留,6月14日被违法‘监视居住’。同年9月,方红承、方红兴被平湖市检察院以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批准逮捕,在桐乡市看守所关押至今。”
据悉,1月29日,方红承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职务侵占罪一案,在浙江省平湖市法院一审开庭审理。据媒体报道,方红承在庭审时发现有侦查人员在现场旁听后,情绪较为激动。他在被带离法庭之后,拒绝配合法院庭审,导致庭审暂停。
卷入“水解油”环保违法风波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场因股权利益纠纷的交战,蔓延至上市公司的上市合规性问题,继而又牵出环保违法风波。
据了解,在1月29日的庭审上,方红承当庭实名举报合盛硅业用低沸生产“水解油”的环保违法问题。而在近日的举报信中,孙丽辰也同样提到“水解油”相关问题,称“合盛硅业未经安全、环保等审批,私自上马低沸水解装置,违法生产低沸水解油。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该生产均未获得安全、环保部门的审批。”
同时,孙丽辰还举报称,为了顺利上市,罗立国授意合盛硅业编制虚假的《招股说明书》,在其中谎称“低沸物作为副产品严格执行了外售的规定”,而事实上,合盛硅业的低沸物并未作为危废进行处置。
对于合盛硅业此番陷入的“水解油”风波,业内人士曾分析指出,“低沸物”是有机硅原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危险副产物。通常情况下,企业需对“低沸物”做焚烧处理,相当于处理危废品。合盛硅业选择将“低沸”水解做成“水解油”后对外进行销售,或是出于控制成本考虑,但此行为在行业应该没有先例。
对于前高管夫妇的环保违法举报,合盛硅业于1月29日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在上市筹备期间进行了环保核查工作,相关污染物排放情况已在招股说明书中进行披露,上市后也在年度定期报告相关章节中进行披露。
不论是“伪造公文”、“欺诈发行”,还是“环保违法”问题,目前来看均无定论。深陷“举报门”风波之下的合盛硅业,日子并不好过。
财报显示,2022年,合盛硅业的营收、净利润分别为237亿元、51.48亿元,其中净利润同比下降37.39%。2023年前三季度,其营收同比增长8.81%,净利润却同比下降52.45%至21.85亿元。
与此同时,合盛硅业的资产负债率也在不断攀升。2021年及2022年,其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3.21%、55.36%,2023年前三季度,这一数值上升至57.72%。
业绩承压的另一面,二级市场上,合盛硅业的股价也“跌跌不休”。受“举报门”风波影响,合盛硅业的股价于1月31日盘中创历史新低,报43.32元/股。次日(2月1日)小幅抬升,收于44.2元/股,市值较巅峰时期蒸发超2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