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童音”】一份联名提案的诞生:全国政协委员心系未成年人科学素养提升

2024-03-09 16:00:51未来网

  未来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 张冰清)3月5日晚7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一研究院研究员曲伟向全国政协递交了一份联名提案,题为《关于“推广青少年科普主题出版读物,提升青少年科技素养”的提案》。

  与曲伟一同联名递交提案的还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民盟中央委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云南大学教授徐星;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王元青;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民进中国科学院基层委员会主委张振涛。

  四位全国政协委员从事着不尽相同的研究工作,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共同关注到了青少年科普主题出版物用以提升青少年科技素养这一话题呢?

  从“恐龙院士”到“小学校长”

  3月2日上午,在两会代表委员报到的前一天,徐星委员还在北京科学中心的首都科学讲堂上,为现场200多名观众做了一场关于恐龙的科普报告。“长脖子冠军”马门溪龙、凶猛的中华盗蛋龙、约1.6亿年前的隐龙……讲座中,徐星院士提到的恐龙都让“小恐龙迷们”听得如痴如醉。

  在戈壁野外寻找恐龙化石很浪漫吗?徐星的答案是否定的。沙尘暴、戈壁洪水、高温环境、野兽威胁……徐星用情节跌宕起伏的生动科普内容,向小朋友们讲解在戈壁寻找恐龙化石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困难。

  今年年初,徐星又多了一个新身份,那就是杭州市丹枫实验小学名誉校长。同时,徐星还将自己的“院士科普基地”落户于此,正式以“小学校长”的新身份推进科普事业。

  徐星在接受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学家们要走到中小学生中间去,要去科普平台分享我国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的研究成果。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需要科普教育,科学界的很多研究工作者都很适合去做这项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云南大学教授徐星。未来网记者 张冰清 摄

  科普大V——“科创科普双翼维驱”

  3月6日晚,刚刚结束小组会的曲伟委员,一回到住地,就开始迅速撰写青少年航空科普文案,顺利发布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后,曲伟才卸下一天的疲惫。

  “每一篇青少年科普文案,都是我手写后上传的。从开始做科普视频开始,已经有200期了。要到孩子们喜欢的地方去,用孩子们喜欢的语言,告诉他们,我国航空航天科技的发展蒸蒸日上。”曲伟向记者表示。

  来自科技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科普专、兼职人员数量为182.75万人。其中,中级职称及以上或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科普人员共计111.55万人,比2020年增加9.47%,占当年科普人员总数的61.04%。

  “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政协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以及和委员的互动交流中,委员们体会到了总书记对科技的了解、对科技的重视、对科技人才的关爱、对重大科技成果的肯定,以及对科技人才的殷切希望。”曲伟表示,科技创新的种子发芽在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需要从“小”开始。

  谈及自己的视频号名称“科创科普双翼维驱”,曲伟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因此结合自己的姓名取了这样一个名字。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一研究院研究员曲伟。未来网记者 张冰清 摄

  古生物化石展36年变迁:从“门可罗雀”到“一票难求”

  “我记得很清,1988年也是一个龙年,我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北京展览馆租了一个展厅,举办了一个龙年古化石‘龙展’,隔壁就是当时很火服装展销会。”王元青在接受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当时‘龙展’的门票只要两毛钱,但是门可罗雀,很多人路过了都不会进来看。相反,对面的服装展销会门票要1块钱,却大受欢迎,摩肩接踵。”

  时隔36年,2024年又是一个龙年。现在的情形却恰恰相反。

  今年春节期间的博物馆有多火爆?8天接待观众7358.01万人次,同比增长98.6%。“博物馆里过大年”受到大众青睐,不断涌现的优质文化活动,让生活更美好。

  “现在我们所办的古生物化石展一票难求,相反服装展销会的票送到家门口,也很少有人去了。”在王元青看来,这个变化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密切关系。现在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全面的胜利,公众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后有了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因而引发了目前的“博物馆热”。

  王元青说:“‘博物馆热’的升温折射青少年生活需求升级,去博物馆参观和参加科普活动对于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拓宽眼界和增强好奇心都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元青。未来网记者 张冰清 摄

  民进中国科学院基层委员会成立科普专委会

  “青少年是科技的后备力量,培养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对于教育强国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青少年科普教育,民进中国科学院基层委员会成立了科普专委会,组织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为青少年做科普教育,为教育强国贡献力量。”张振涛在接受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民进北京市委副主委廖奕向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表示,支持中国科学院基层委员会发挥学科资源优势,建设科普专委会,并希望科普专委会建成为中国科学院基层委员的特色履职名片。

  张振涛向记者透露,2024年,民进中国科学院基层委员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将广泛宣传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引导会员塑造科学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实验室、科技馆、博物馆等科普教育基地,开展参观、培训活动。组织引导会员积极参与开展“科普讲座”、“科普视频”等各类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做出民进贡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民进中国科学院基层委员会主委张振涛

  为什么是推广青少年科普主题出版读物?

  在《关于“推广青少年科普主题出版读物,提升青少年科技素养”的提案》中,提出建议,加大社科知识普及类读物投入力度。支持围绕青少年科普等重点方向出版科学用书、分级课程、辅导读物和数字课程,开展课题征集推广,鼓励不同科学行业专业人士参与创作。

  为什么是书?

  “一所学校,一场科普展览,一次科普演讲,一个科学短视频……只能惠及一部分孩子,在辽阔中国广袤无际的大地上,仍存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象,唯有书籍,可以触达更多的孩子。”曲伟说,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养成至关重要,目前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水平还存在教育资源区域发展不均衡、个别区域科技教师队伍不足、科技人才缺乏、科技建发成本不足的情况。

  徐星表示,实事求是来说,真要让科学家去中小学花很多时间做科学教育,不是很现实。即便在个别学校开展试点,也是缺乏推广价值的。所以我们做这些事情更多是一种示范效应,希望科学家、公众和国家对中小学的科学教育多予以关注,也能够促使中小学校长、老师们在科学教育上投入更多精力。

  为什么是青少年科普主题出版读物?

  据科技部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科普专、兼职人员数量为182.75万人。这一人数占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的比例不到2%。

  与此同时,科普主题读物还存在质量良莠不齐、内容权威性不足、原创匮乏等情况,如2022年少儿图书市场数据显示,少儿、学生关联度高的社会科学书市场销售同比下滑25.28%,科技生活书同比下滑0.18%。

  徐星指出,科学教育和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因为要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根本上讲还是依赖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要达到均衡高质量发展,科普主题读物需要的是更权威、更专业、更科学。

  “加大社科知识普及类读物投入力度。支持围绕青少年科普等重点方向出版科学用书、分级课程、辅导读物和数字课程,开展课题征集推广,鼓励不同科学行业专业人士参与创作。”王元青说,需要各方能够积极行动起来,为少年儿童的科普教育贡献力量。

  【记者手记】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联名提案,带着全国政协委员对全国青少年的关怀底色。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图书的意义也在于此,书籍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恒久远的存在。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环节,在解决了“有学上”问题之后,教育公平向着“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的目标迈进。这份联名提案透露着委员们心怀国之大者的最朴素的愿望——“希望每一个孩子都心存一簇科学的火苗。”

  因而,积极引导青少年及家长利用课余时间开阔眼界、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全面推广普及中国科技成就和科学家故事,即是委员们的愿望,也是全社会的期待。

编辑:瞿凯侠 作者:张冰清
版权所有:未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