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童保护”发布11周年报告:熟人性侵超八成,网络成新威胁

2024-05-20 16:43:19未来网

  未来网北京5月20日电(记者 王军伟)2013年6月1日,全国各地百名女记者联合多家媒体单位发起“女童保护”公益项目。近日,“女童保护”公益项目迎来了其11周年庆典。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与“女童保护”团队联合发布了《“女童保护”2023年性侵儿童案例统计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揭示了当前性侵儿童问题的严峻性和复杂性。

  《报告》基于2023年度媒体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案例进行统计分析,共收录了202起性侵儿童(18岁以下)案例,涉及受害儿童517人。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受害者中年龄最小的还不到1岁,其中不乏男童遭受侵害的情况。这些数据背后值得注意的是,性侵儿童问题不容忽视,它不分年龄、性别,时刻威胁着儿童的身心健康。

  据“女童保护”团队介绍,尽管报告中的案例数量并不等同于全年性侵儿童案例的总量,但已足以反映出性侵儿童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由于性侵儿童案件的特殊性,以及受社会认知、风俗习惯、传播规律、搜索规则等因素的影响,实际发生的性侵儿童案例往往难以被公众所知悉。因此,经大众媒体报道并进入公众视野的性侵儿童案例只是冰山一角。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还指出,在受害儿童的男女比例上,女童仍然占据绝大多数,但男童也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性侵风险。在202起案例中,明确受害人性别的有178起,其中受害人为女童的占比高达89.88%,而受害人为男童的占比也达到了10.11%。这一数据提醒我们,在关注女童保护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男童的保护。

  此外,《报告》还揭示了性侵儿童案件的地域分布特点。在202起案例中,有134起表明了城乡地域分布。其中,城市占比53.73%,县城占比33.58%,农村占比12.69%。这一数据表明,无论是城市儿童还是农村儿童,都面临着被性侵的风险。然而,由于农村地区儿童受到的家庭、学校及社会的监护相对较少,其遭遇性侵的案件更不容易被发现,更难进入司法程序,更难被媒体曝光。

  《报告》指出,熟人作案在性侵儿童案件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在169起表明人际关系的案例中,熟人作案的比例高达83.43%。这些熟人包括教师、教职工、亲人亲属、邻居等,他们利用与受害儿童的亲密关系实施性侵,给受害儿童带来了极大的身心伤害。此外,监护人作案在熟人作案的范畴内也占据较大比例,这类案件通常涉及到家庭内部的问题,受害者往往因家庭纽带的束缚、经济依赖、情感依赖或社会舆论的压力而难以揭露真相。

  值得关注的是,网络已成为性侵儿童问题的又一滋生地。《报告》显示,2023年通过网络发生的性侵儿童案例达到了34起,占案例总数的16.8%。这些网络性侵案件极具隐蔽性,家长往往难以发现,而未成年人由于畏惧心理也通常不会主动告诉家长。网络性侵案件中多次性侵占比也较高,给受害儿童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女童保护”团队强调,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未成年人接触网络的机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低龄化。因此,加强网络监管、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意识、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等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女童保护”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儿童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编辑:高富灿 作者:王军伟
版权所有:未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