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2 17:06:56未来网
未来网北京7月22日电(记者 凌萌)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下称《指南》)。据了解,《指南》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校园配餐的国家标准,将于今年12月1日正式实施,进一步完善校园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多位受访专家表示,这一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校园配餐行业迈入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新阶段,为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的运营提供了明确的行为准则,也为保障中小学生及幼儿的校园餐饮食品安全筑牢了制度防线。
图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校园配餐首个国家标准发布,聚焦服务管理全链条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目前中小学和幼儿园数量超过46万所,涉及学生超过2.37亿人。近年来,校园餐食品安全问题多次被暴露在公众视野,记者梳理发现,其中不少问题均出现在配餐企业环节。
例如,2023年2月,辽宁铁岭某高中食堂午餐被曝出“清汤寡水”的新闻,引发社会关切。媒体报道称,该校10元钱一顿的午饭十分寡淡,三个菜形同汤水,被网友形容为“饭菜稀得像面条卤”“一勺子下去都是汤汁”。据了解,该校食堂饭菜由配餐公司配送,后涉事企业已被当地教育部门约谈并整改。
校园食品安全无小事。学生在校用餐情况牵动着家长们的心,解决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已刻不容缓。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明确,《指南》适用于为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提供学生餐制作及配送服务的校园配餐服务企业,是校园配餐服务管理首个国家标准。标准明确了覆盖食谱及原料管理、加工制作、备餐与配送、用餐服务、服务评价改进、应急处理等全链条的规范指引,为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的合规管理提供标准化指导。
具体来看,在人员配置上《指南》提出,企业必须配备食品安全总监和专职食品安全管理、检验人员;建立风险防控动态机制,每日进行安全检查,每周排查隐患,每月调度分析。
在原料采购方面,要实行米、面、油等大宗食品集中定点采购制度,并确保留存每批次原料的检验检测报告;每种大宗食品原料每年至少做一次全品类覆盖的检验检测,特别要对农药残留等安全性指标进行检测。
在制作环节,餐食加工过程须接入“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并向学校、家长和学生公开展示食品加工的关键操作流程。对每天送餐的每个食品品种要分别留样,留样时间不少于48小时。
在运输环节,要配备满足配餐量和配送方式的封闭式配送车辆与设备,配送车辆向主管部门备案,宜专车专用并安装定位跟踪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在应急处理措施方面,《指南》明确,已配送的学生餐存在或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问题时,及时告知学校停止食用,按照相关规定立即启动召回程序,并主动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报送有关情况及处理结果。
完善校园食品安全体系,守卫“舌尖上的安全”
据央视新闻报道,校园配餐产业规模已经占整个餐饮业近半规模,标准化建设是推动校园配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校园配餐覆盖面广、环节多,已成为监管重点领域。
记者梳理发现,早在2019年,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提出学校食品安全实行校长(园长)负责制,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集中用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024年11月,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明确,具备条件的中小学食堂原则上采用自营方式供餐;食堂对外承包或委托经营的应公开选择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能承担食品安全责任、社会信誉良好的餐饮服务单位或者符合条件的餐饮管理单位。
“《指南》的出台,实际上填补了校园配餐领域国家标准的空白,并且构建了一个覆盖面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解决各地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食安事件评估缺乏衡量标准的问题,为校园配餐行业统一了监管尺度,提升行业门槛。此外,《指南》通过全链条闭环管理模式,极大减少了校园配餐服务企业在生产及配送各环节的风险。”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食品、餐饮行业分析师林岳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林岳指出,《指南》对于完善校园食品安全体系、守卫“舌尖上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其一是要求企业配备专职的安全团队,如食品安全总监、安全检验人员等,建立“三级防控机制”,做到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这可以使食品安全管理真正成为日常运营的“规定动作”,有执行、有监督;其二是对于食材源头的管控,实施双重检测保障,确保检测有记录、可追溯;其三是要求“互联网+明厨亮灶”,让生产加工过程可视化,使家长、社会都成为即时的监督者,最大化杜绝不规范行为。
此外,林岳认为,《指南》在整治校园餐食品安全乱象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企业伪造资质、生产环境脏乱差、原料采购以次充好、配送污染及不规范等都提出明确标准,在规范企业方面做到精准施策与长效治理相结合。
“食品安全的核心在于预防,而预防的关键是规范管理。学生餐面临的主要风险是致病性微生物引发的食源性疾病,例如生熟交叉污染导致的沙门氏菌中毒、配送保温不当引发的蜡样芽孢杆菌中毒等。”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学生餐还需兼顾口味、营养与价格,这需要学校、供餐企业与家长的协同配合。
“整体来看,《指南》可以推动校园配餐行业优胜劣汰,促使行业规范及长期发展,也是给全国中小学生背后家庭的一份沉甸甸的保障。”林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