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9 09:17:25未来网
中国故事
争做祖国好少年
少年儿童讲故事活动
习爷爷爱读书
他曾说过
“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
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我现在能脱口而出引用古诗典籍,
很多都是小的时候背诵的,终身受益。”
习爷爷博览古今中外
从书中汲取治国理政经验智慧
他身体力行垂范,用书香涵养民族精神力量
……
精忠报国、飞天传奇
郑和下西洋、为人民服务……
习爷爷讲述过许多触动心灵的优秀人物故事
同学们, 让我们
珍惜韶华,潜心读书
通过阅读这些优秀故事
学习故事中人物的道德品格和奋斗精神
弘扬优秀文化,坚定理想信念
“讲好中国故事 争做祖国好少年”
少年儿童讲故事活动
开始啦!
扫描图中二维码参与活动吧!
0 1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0 2
参与人员
各地热爱文学、热爱阅读、热爱演讲的少年儿童。
0 3
活动安排
0 1
作品征集
广大少年儿童根据活动参考主题及部分参考故事(见下文),选取自己熟悉的优秀中国故事,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影像资料、或通过权威网站搜集材料等形式整理素材,讲述触动心灵的优秀人物故事。在家长、老师的帮助下录制成讲故事短视频,上传到“讲好中国故事 争做祖国好少年”少年儿童讲故事活动网络专题进行新媒体展示。
0 2
作品集中点评
主办单位将邀请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少年儿童工作者、优秀少儿图书编辑组成专家顾问组, 对所有展示作品进行集中点评,选出50份优秀作品进行推荐展示;
并选出1份最具特色的作品,邀请小作者参加 “ 讲好中国故事 争做祖国好少年”少年儿童讲故事活动的线下活动,进行现场展示 (根据工作安排及疫情防控要求择期举办)。
0 3
优秀作品推荐展示
活动专家顾问组选出的50份优秀作品,将陆续通过主办单位新媒体矩阵进行专题推荐展示,未来网将对优秀作品的小作者进行专题宣传。
0 4
活动时间
1、 作品征集:
2022年9月10日—9月25日
2、 优秀作品推荐展示:
2022年9月26日—12月31日
0 5
作品要求
0 1
视频时长 5分钟以内 ,清晰度不低于1080P,画面质量不低于1920*1080的MP4文件,视频文件 不超过500M ,需配合提交 200字以内的作品简介 。
0 2
作品需选择活动 参考主题及部分参考故事 (见下文)的故事之一进行内容准备,展示中需有较强的故事性和感染力, 展示作品需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 可朗诵权威出处的故事原文;也可以自行组织语言将故事内容进行编辑。
0 6
参考主题
人物及主题
人物 主题 玄奘 玄奘西行 陈望道 真理的味道是甜的 岳飞 精忠报国 钱学森 月亮上的环形山 郑和 郑和下西洋 张骞 张骞出使西域 孔子 勤学与善思 黄大年 我爱你,中国 诸葛亮 鞠躬尽瘁 李世民 唐太宗用人 司马光 廉不言贫 勤不道苦 范仲淹 以天下为己任 屠呦呦 改变世界的小草
中国航天员
飞天传奇 雷锋 学习雷锋好榜样 邱少云 一动不动的士兵 邓稼先 放“大炮仗”的人 李大钊播撒“火种”的人
张思德 为人民服务0 6
参考故事(部分)
勤学与善思(节选)
李东华 著
人为什么要学习?
又应该怎样学习呢?
“学习”与“思考”这对好朋友,是如何互帮互助的呢?
两千五百多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周天子统辖着许多小邦国。
有一天,阳光明媚,在鲁国(今山东)一个叫陬邑(zōu yì)的地方,一个男婴呱呱坠地。这个孩子就是被后人尊称为“圣人”的孔子。
……
孔子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家境十分贫寒。虽然日子过得很苦,但母亲很重视对孔子的教育,不仅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教他读书识字,而且带着他搬到了当时文化氛围浓厚的鲁国都城曲阜。
……
长大后的孔子,博学多识,远近闻名。
在三十岁左右的时候,他开办了“私学”,也就是民间学校,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这些学生,既有富贵人家的子弟,也有普通人家的孩子,不论贫富贵贱,孔子都一视同仁。
孔子一生收了三千多名弟子,特别出色的有七十二人。
……
孔子常常说,几个人走在一块儿,里面必定有可以当他老师的人,所以他总是随时随地向别人学习。
传说有一次,孔子乘车出行,半路遇到一个小孩儿正在路中间玩,小孩儿用泥土筑成“城堡”的样子,车子来了也不躲避。孔子问:“你看见我的马车为什么不躲开呀?”小孩儿看了他一眼,朗声回答道:“从古到今,只听说马车要避开城堡的,哪有城堡避开马车的道理呀?”孔子听了很吃惊,就和小孩儿聊了起来。
……
孔子教育弟子,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如果一味地学习而不思考,就不能深入地了解学习的内容而陷入迷惘,就不会有进步,不会有智慧。
如果一味地思考而不学习,那思考就只是让人精神疲倦的空想,结果就会一无所得。
这就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道理。
我爱你,中国(节选)
徐鲁 著
有一位科学家,每次听到《我爱你,中国》这首歌,都会热泪盈眶……
他深爱着我们的祖国,总希望她变得更加美丽、富强。他不喜欢“慢慢来”。他和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把全部力量和智慧献给了祖国母亲。
黄大年知道的第一位中国科学家是李四光。
爸爸告诉他:“李四光是一位地质学家,他拿着地质锤,走遍了祖国大地,研究地球的奥秘,为国家找到了许多宝贵的油田和其他矿藏……”
“等我长大了,也要像李四光爷爷那样,去为国家探宝!”
……
高中毕业时,黄大年从几百人中被选拔出来,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物探队员。去野外勘测时,他激动得真想张开双臂,去拥抱辽阔美丽的山河。17岁的少年,正朝着“为国家探宝”的梦想飞翔……
两年后,他考进了长春地质学院——这是李四光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地质院校。
天还没亮,星星还在天空闪烁。他和同学们一起唱着《勘探队员之歌》出发了……
在巍峨的群山中,他们敲打着、寻找着一块块石头。在辽阔的山野上,在祖国的怀抱里,他们又变成了一个个小小的逗号……
但他一刻也没有忘记爸爸妈妈说过的话:“大年,你是我们的儿子,也是祖国的儿子,要珍惜时光,早点儿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他像一名充满力量的竞赛选手,迈开大步,开始与时间赛跑了!
在野外的山谷里……在飞机上……在高铁上……在讲台上……他日夜操劳和奔忙着……
当他太累太累了,就睡在办公室的沙发上或地板上……
他和他的团队研制的“地壳一号”钻机,成功钻入了近万米的地层,更清晰地看到了地球深处的“秘密”;他还想把“神器”装在无人机上,“日行千里”去探测地下宝藏。他还有许许多多的梦想要去实现……
可是,还没等到那一天到来,他就累倒了……
2017年1月8日,58岁的黄大年永远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和同事,像小时候那个大山的孩子一样,回到了大地的怀抱里……
只有他生前最喜欢的那首歌《我爱你,中国》,还在轻轻地回荡:“……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你……”
学习雷锋好榜样(节选)
韩毓海 著
雷锋的一生是平凡的,但也是伟大的。
雷锋的一生是短暂的,但雷锋精神是永恒的。
什么是人生?什么是幸福?
……
雷锋原本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他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出生不久,
他的爸爸妈妈就去世了,他7岁就成了孤儿。
正当这个孤苦伶仃的孩子快要饿死的时候,他的家乡解放了,新中国成立了。
从那时起,雷锋每天都心花怒放,他说:“我成了世界上最幸福、最幸运的人。”
……
雷锋知道,自己的幸福生活都是人民解放带来的,都是新中国带来的。他说:“新中国好,新社会好,自己才能好;只有自己努力工作,新中国、新社会才会更美好。”
……
雷锋说:“解放军救了天下受苦人,为了人类解放,
所以我要参加解放军。”
……
雷锋当上了汽车兵,他可是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的。他驾驶的十三号车,原是全班里耗油最多的一辆车,大伙管那辆车叫“耗油大王”。雷锋想:让我和这个“耗油大王”过过招吧。
雷锋一个细节一个细节仔细地排查,发现原来是化油器的油针太粗导致耗油多。他想方设法加以调整,使车辆的油耗降低到正常状态。终于,“耗油大王”被雷锋制服了,这辆车也成为了全连的“节油标兵车”。
……
那一年,雷锋来到天安门广场,他问执勤的战士说:“我能见毛主席吗?”
战士回答:“你要见毛主席,得要做出大成绩,得是英雄、模范。”
从那时起,北京天安门和毛主席无数次进入了他的梦境。
……
1962年8月15日,是个不幸的日子。
雷锋在给战友指挥停车时,战友开车撞到了路边的晒衣杆,折断的晒衣杆砸在了雷锋的头上,雷锋因为伤势过重,再也没有醒过来。
事实上,如果不是意外离世,雷锋是完全有可能亲眼见到毛主席的,因为部队已经批准雷锋作为代表参加10月1日的国庆观礼,仅差45天,雷锋就能见到令他魂牵梦绕的毛主席了。
……
雷锋牺牲的时候,他所在部队驻地抚顺只有70万人,却有10万人自发走上街头,为这名普通战士送行。
……
飞天传奇(节选)
高洪波 著
有群“特别”的人,他们踏上了逐梦太空的征程。
每一次跨越“上天的阶梯”,每一次逐梦星辰大海,他们都付出了千万倍的努力。
有一个团队,他们的知名度远远超过任何一个歌星、影星和球星,他们是谁?他们是中国航天员。
从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到神舟十四号的航天员陈冬、蔡旭哲、刘洋,个顶个的让人瞩目和万人景慕。
……
由于“中国航天员”这一光荣而特殊的身份,他们被习近平爷爷称赞为“四特”部队,哪“四特”呀?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
你知道杨利伟第一次进入太空那艰难的26 秒吗?火箭和飞船急剧抖动,他说:“我的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
每个航天员都必须经历魔鬼式的训练,每项魔鬼式的训练都有一个紧急暂停训练按钮。
可是你知道吗?航天员们没有一个人在训练过程中提出过暂时终止!
……
刚刚成为航天员的王亚平问杨利伟:“作为航天员最难的是什么?”
杨利伟给出的答案只有两个字:“学习。”
大学生一年的功课量,航天员们需要在三个月里学完。高等数学、天文学、解剖学等30 多门学科填满了航天员们的课程表,连教他们的清华大学教授都觉得好难啊。
成为航天员的道路上有普通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学习,不仅是掌握理论课程,更是航天员时刻保持的状态。
……
探秘神奇的宇宙,即便做好充分的准备,也随时会有意外发生:
当航天员翟志刚和刘伯明按预定方案合力拉舱门时,可舱门只拉开巴掌大的小缝,怎么办?
刘伯明递给翟志刚一根撬棍,舱门终于开启,可舱门打开,刺耳的火警声却在耳畔响起,怎么办?
他们说:“任务必须完成,着火也得出舱!”
当翟志刚手持五星红旗在太空挥舞、向全世界问候时,有谁能想到他和自己的战友刚刚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
……
有小朋友好奇地问王亚平:“你在太空中会不会做梦?”她笑着回答:“在太空,不管做不做梦,我都已经在自己的梦里。”
这就是每一位航天员的飞天梦啊。
播撒“火种”的人(节选)
陈晋 著
一百多年前,中华民族正处于黑暗时候,李大钊决心为苦难的人民寻找温暖和光明。
经过不懈努力,他找到了希望的“火种”,播撒着希望的“火种”,并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
李大钊出生于1889年,当时国家陷入危亡,人民受苦受难。少年时期的李大钊,非常渴望为民族复兴做些实事。
为寻找救国真理,李大钊远赴日本留学。
有一天,他兴致勃勃地去参观一家军事博物馆,没想到,馆里陈列的展品有许多都是从中国掠夺来的所谓“战利品”,标签上还仔细注明每件展品的来历,以昭示所谓大日本帝国的“荣耀和自豪”。
看到这些,李大钊心里顿时涌起一种无可言状的愤怒、无奈与悲伤。
……
他发誓,要“以青春之我“,去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在日本留学期间,李大钊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那是一种关于让全人类获得解放的思想。他被这种思想深深地吸引。
他还在日本结识了同为爱国志士的陈独秀,成为莫逆之交。后来,他们一起探索救国之路,一起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
……
回国后,李大钊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
在北京大学工作期间,他大力搜集马克思主义书籍,使北大图书馆成为传播新思潮新文化新思想的重要阵地。
他谦逊和蔼,总是热心接待前来图书馆阅览书刊的青年学子,和他们平等地讨论改造中国的事情。慢慢地,李大钊身边聚集起一大批进步青年。这些青年后来大多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骨干。
……
1918年11月的一天,李大钊登上讲坛,激情洋溢地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庶民的胜利》。
这是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公开演讲。
……
李大钊每个月的工资收入很高,但他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冬天总是一件长棉袍,夏天就穿一件布衫,一个大饼、一根大葱常常是他的便饭,上下班经常步行。他节省下来的钱都去了哪里呢?都用在了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建党的事情上,都用在了慷慨帮助别人上。
……
渴望为苦难的旧中国引来“天火”,于是,李大钊和挚友陈独秀约定,分别在北京和上海筹备,创建一个崭新的政党。
这个党叫什么呢?陈独秀特地从上海给李大钊写信,商量党的名称是叫“社会党”还是“共产党”。李大钊一锤定音:就叫中国共产党!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历史上的佳话。
……
随着革命形势的日益高涨,作为北方党组织领导人的李大钊早已成为反动军阀的眼中钉,生命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同志们和李大钊的夫人都劝他赶紧离开北京,到外地去避难。李大钊回答说:这里的工作是这样重要,哪能离开呢?假如我走了,工作留给谁做?
1927年4月,军阀张作霖逮捕并杀害了年仅38岁的李大钊。
……
李大钊是为中国引来“革命火种”的人,他点的是革命的“种子”,也就是他牺牲时说的那个“红花的种子”。
有的人一生勤于学习,善于思考;
有的人一生是平凡的,但也是伟大的;
有的人在中国大地上播撒希望的“火种”;
有的人跟时间赛跑,争分夺秒
把全部力量和智慧献给了祖国母亲;
还有他们
跨越“上天的阶梯”,逐梦星辰大海
……
“我听习爷爷讲故事”图画书系列
讲述了很多触动心灵的优秀人物故事
让我们去了解、去感悟
这些故事里有奋斗、有力量、有梦想、有智慧
同学们
让我们 牢记习爷爷的教导
“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在阅读优秀人物故事的过程中
弘扬优秀文化 坚定理想信念
学习榜样精神 汲取向上力量!
来源:未来网
凡注明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他处,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