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爷爷墓上的四样东西

2021-12-31 15:10:00

  2021年5月22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与世长辞。11月15日,袁隆平灵骨安放在长沙市唐人万寿园陵。这位一生致力于水稻研究的老人,在走过91个春秋后,长眠在他深爱的这片土地上。

  墓地的四周环绕着群众自发送来的花,金黄色的棺盖上写着“袁隆平”三个大字,墓盖上的两只碗里,分别装着金黄色的水稻种子和白花花的大米,墓地的后方耸立起一块巨大的石刻,“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石刻的右边是一把小提琴静静地竖立在草地上,左边竖立着一张卡通画,满脸笑容的袁隆平爷爷手里抱着一大把沉甸甸的稻穗,画里面有他题写的“爷爷的水稻田”六个字,整个墓地简单朴实。

  一碗水稻,一碗大米,一把小提琴,一张卡通画,袁隆平爷爷墓上的这四样东西,是亲人和学生们精心挑选布置的,这四样东西也是他一辈子为之奋斗而实现,和期待下一代人实现的目标。

  人们常说夏插一苗秧,秋收一碗饭。种子在这个过程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曾经,普天之下的农民终其一生,却不能随意地吃一顿饱饭,究其原因都是因为种子产量过低。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袁隆平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通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和刻苦过关,袁隆平利用三系杂交育种法将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在成功面前,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和梦想。

  小提琴是袁隆平一生的钟爱,那一年袁隆平从重庆大学毕业,要分配到偏远的山村,母亲心疼地说,孩子,到了那里,你是要吃苦的啊。袁隆平笑笑回答,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几十年来,小提琴在艰难困苦时给予他心灵的陪伴和慰藉,在攀登科学巅峰时给他增添信心和动力。在挫折和失败面前给他勇气和力量,在年迈时又是小提琴美妙的乐声给了他无尽的快乐。

  “爷爷的水稻田”是袁隆平题名,由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和中国作物学会特用作物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公益项目,希望开展以“水稻”为主题的科普体验和文学艺术系列活动,倡导青少年养成“爱科学、爱劳动、爱粮食 ”的优秀品质。这是一个率真、朴实、智慧的科学家给予下一代的厚望。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袁隆平爷爷走了,他带着“种子”的梦去了远方,却将粮食的种子、创新与奋斗的“种子”,留给了后来人。看见袁隆平爷爷墓上的这四样东西,我们就会想起这位用毕生精力,用一粒种子让14亿中国人乃至世界人民远离饥饿的老人,也会想起他留给我们的“种子”。(作者:王小泗)

编辑:少先队陈美瑶 作者:
版权所有:未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