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丰收故事我来讲——北京市通州区南关小学首届“皕果节”劳动实践活动纪实

2022-09-27 13:49:40北京市通州区南关小学

  中华农耕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承载着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华农耕文化的传承发展。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讲好丰收故事是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化、保障少年儿童全面健康发展的有力举措,是培养少年儿童节约粮食、知农爱农意识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加快中国农民丰收节化风成俗,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9月23日,是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一个属于中国农民的节日,也是一个礼赞丰收、鼓舞奋斗者的节日。北京市通州区南关小学少先队在学校“做有温度的教育”办学理念引领下,深耕劳动教育,在校园内开辟种植园地,建设劳动教室,引领队员们亲手劳作,在“铲、翻、栽、培"+“锅、碗、瓢、盆”的交响曲中,不仅掌握了劳动技能,更收获了用劳动创造幸福的能力。

“皕果节”来啦!

  为让队员们了解丰收的喜悦,增强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北京市通州区南关小学少先队开展了“喜迎二十大 丰收故事我来讲”——首届“皕果节”劳动实践系列活动。

  “皕果节”中“皕”字为“多”意,字面上看两个“百”字,所以”皕果节“的含义为“百年文化,百年传承的校园里果实累累“之意。对校园里的果实进行食品深加工,用劳动的形式、创业的思路去尝试生成属于队员自己的成果和自豪感,提升队员创造幸福和生成温暖的能力。

收获的快乐

  梨花是南关小学的校花,梨树是南关小学的校树。丰收的季节,校园里的梨树已经硕果累累,金黄的梨子挂满枝头。

  “皕果节”活动中,队员们和老师一起摘梨,师生配合默契,齐心协力进行采摘,整个过程充满了欢声笑语。

  队员们在种植花箱里种下的蔬果都已成熟,花生、南瓜、茄子、玉米都有了很好的收成!队员们在体验“汗滴禾下土”的农耕生活之余,更是在内心种下了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

实践庆丰收

  本次”皕果节“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梨产品的深加工,“红领巾小梨花劳动社团”的队员们,在新开辟的劳动教室里和老师们一起手工制作皕果酱和秋梨膏。

  从果实的清洗、去皮,再到切丁,队员们一丝不苟。烹饪的过程更是包含了统筹、数学、化学等等相关课程知识。通过实践,队员们更加明白了“小窍门”背后的“大学问”。

  经过六、七个环节的制作,秋梨膏和果酱终于制作完毕。队员们根据在大队活动“24节气里的劳动实践”中学到的节气知识,还贴心地在秋梨膏里放了红枣,平衡梨本身的寒气。最后,给果酱贴上专属标贴,队员们的自豪感一飞冲天!

“小菜园”的美味!

  种植原地里的茼蒿也长高了,队员们一起收割,在劳动教室进行了烹饪。一会儿功夫,一盘清脆欲滴、香气扑鼻的清炒茼蒿就做好了。队员们把美味的菜肴和老师、小伙伴们分享,大家都赞不绝口。

  这真是可以吃到的“劳动成果”!

我的丰收故事!

  红通社的小记者们对首届”皕果节“进行了报道,在果酱和秋梨膏新鲜出炉后,校园小记者对厨艺小能手进行了采访。

  小记者:队员你好,参加皕果节的劳动实践活动有什么体会?心情怎么样呀?

  队员邢梓涵:今天我和伙伴们一起制作了皕果酱,我们体验劳动的快乐,一起做出了美味的果酱,我太开心了!特别有成就感!

  小记者:在活动过程中有什么收获呢?

  队员任康宁: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制作果酱。制作果酱的过程很复杂,每一步都需要认真操作,记住老师说的要点,这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我和伙伴们配合也非常默契,我知道了团结协作也非常重要。

  小记者:做好的果酱和秋梨膏你想送给谁?为什么呢?

  队员张瀚:我想送给我的辅导员夏老师,因为夏老师对我们非常好,特别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我想把清热去火润燥的秋梨膏作为礼物送给她。

  队员张淏然:我想送给今天一直教我们做果酱的马校长,她那么耐心地把每一个步骤都教会我们,太辛苦了,谢谢马校长!

  生活即教育,实践出真知。通州区南关小学首届”皕果节“的成功举办不仅有作物的丰收,更有队员们成长的丰收。希望所有队员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一起行动起来,以劳向善,以善育人,像梨树一样茁壮成长,像梨果一样馥郁芳香!梨花学子会将百年南关的丰收故事永远传唱!

编辑:少先队陈美瑶

版权所有:未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