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何文超24封家书中的爱国情:在战场上英勇作战,不怕牺牲

2019-04-07 13:26:04未来网

  未来网北京4月7日电(记者 何欣)“今天在攻下石门后的第二天给大人写一封喜信。这次我们配合晋察冀的野战军把石门解放了,我们的家也随着解放了,你们一定早就听见胜利消息了吧!我们部队现在正休息,估计近几天又要执行新的战斗任务——攻元氏城。在这个战斗结束了以后,我可能向上级要求,去看望二位大人,上级允许与不允许那还说不清。”这是72年前解放战争中冀中独八旅文化教员何文超在战火中写给父母的最后一封家信。

  解放元氏城的战役取得了胜利,但是何文超却在攻克元氏城门冲锋时中弹牺牲,最终也没能实现他自己信中“攻克元氏后回家看望父母”的心愿。

  何文超烈士与解放和建设新中国各个时期牺牲的烈士被祭奠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烈士堂。

  在清明节前,何文超的妹妹王新生和弟弟王镇生来到了烈士堂,“我们来祭奠哥哥何文超烈士。”

  何文超1933年出生,1945在冀中六地委参加革命,1946年12月从学校参军,1947年入党,同年12月5日在解放元氏城时不幸中弹牺牲,牺牲时年仅15岁,被民政部批准为烈士。

  烈士堂“烈东1-274”里放着何文超周岁时的照片,骨灰盒上覆盖着党旗,二十多封烈士家书复制件也呈放其中。

  2014年9月29日,民政部向何文超的家属颁发了何文超的《烈士证明书》。受访者供图

  “在这三次战斗中锻炼了我的胆量和军事技术,以后要经常来参加战斗。”

  “我们在这里生活很好每天上政治课、军事课,借此我可以在军事上懂得一些,我想在这比在学校里学习的东西还多呢!”

  “我要学习好些英雄们的事迹来为人民立大功,我要响应军区‘为人民立功’‘立大功’‘要功上加功’的号召,我并且很简单的定出了我为人民立功的计划。”

  “现在正是给人民立功的时候了,我们青年要为了人民,去打退顽军的进攻,不要生怕死的思想,我们死了也是为革命而死是光荣的。”

  ……

  这些是1947年何文超在战火中写给父母的家信。

  “父母一直珍存着哥哥的家书。”王新生对未来网记者说,目前保留了24封家书。

  每当王新生思念哥哥时,就会整理和抄写这些家书。

  一张张大小不一、已经泛黄的纸张上,密密麻麻地记载了一个烈士在战火中的足迹和革命心声。

  1947年2月9日,成为新战士的何文超在写给父母的信中汇报了自己打胜仗的喜悦。

  “我来支队已经打过好几次仗了,上级总是照顾我年岁小,怕我到战场上害怕。我仅仅只参加过三次战斗:第一次在阴历大年初一晚上,我们配合某团长途奔袭敌人,拿下了南阴据点;第二次是阳历十二月三十日,第一次拿西马村和谭莊时,我们支队在北邑负责打敌人的增援部队,这一次我们打了一天;第三次是在阴历一月十五日,第二次拿西马村和谭莊时,我们支队和谭县保安队负责拿谭莊岗楼,在这一次战斗中,我们几个人向敌人喊话,包围了敌人二天三夜,在最末的一天,敌人从后门跑了。”何文超还在信中表示,“在这三次战斗中,锻炼了我的胆量和军事技术。以后看吧,我要经常来参加战斗。”

  1947年1月6日,在烈士何文超写给家人的书信中,何文超表示:“我们青年要为了人民,去打退顽军的进攻,不要生怕死的思想,我们死了也是为革命而死是光荣的。”西柏坡纪念馆供图

  “简单定出了为人民立功的计划:在战场上英勇作战,不怕牺牲。”

  据王新生介绍,她哥哥写给父母的书信大多数是报告军中的生活和自己立功计划。

  “今年的旧历年又快到了,我们今年虽然不能在一块过年,可是我想要比在一块过年还要热闹得多。因为我们在前方过着紧张而又快乐的生活,使我没有一刻不在快乐着!学习着!进步着!”1946年12月27日,何文超在书信中向父母汇报一次次参战的感受。

  1947年2月27日,在何文超写给父母的家书中,列出了自己为人民立功的计划。西柏坡纪念馆供图

  在1947年2月27日何文超写给父母的家书中,列出了自己为人民立功的计划。

  “我要响应军区‘为人民立功’‘立大功’‘要功上加功’的号召,我并且很简单的定出了我为人民立功的计划:在战场上英勇作战,不怕牺牲;在平时,我要积极帮助战士们文化学习,并且自己也要学习在工作中提高自己;我们机炮连有两挺重机枪,两门炮,我要跟着连长在军事上好好的学习,要在这反攻战争中学会打重机枪,打迫击炮,这是我的计划。”

  ……

  1947年11月,何文超在信中向父母报告了攻下石门的喜讯,并说部队马上要攻打元氏城,还说等攻下元氏后争取回家看看。

  解放元氏城的战役取得了胜利,但是何文超却在攻克元氏城门冲锋时永远倒下。

  正如他在家书中所写的那样“我们死了也是为革命而死是光荣的”。

  何文超牺牲后,部队领导在给他家人的信中说:“文超同志生平时对革命工作是无限忠诚,在宣传队是年岁小而服从领导进步快的一个。”

  烈属将家书捐赠给纪念馆:让历史告诉未来 学习英烈精神

  目前这些书信被完整地保存在西柏坡纪念馆。

  “(这些家信)放在家里是我们自己的宝贝,捐献给西柏坡纪念馆就是国家的宝贝。”王新生告诉记者,应该让历史告诉未来,希望可以通过这些书信可以告诉后人,现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珍惜,并且要学习英烈们的精神。

  2018年12月18日,何文超烈属将何文超家书等46件文物捐献给了西柏坡纪念馆。受访者供图

  据王新生介绍,何文超第一次要求参军时,因他年纪小未允许。但在他反复要求下终于如愿,何文超参军时不满十四岁,虽转战在家乡周边,但一年时间没有回过一次家。

  “母亲去世之前,一直随身带着那张哥哥周岁照片。”王新生告诉记者,在她妈妈弥留之际还在恍惚间不断呼唤着文超哥哥的小名:“保生,保生,我看见保生了!”

  何文超的父母去世后安葬在了八宝山革命公墓的骨灰堂,向北1000多米,步行3分钟就是烈士堂,何文超以这样的方式陪伴着自己的父母。

  “母亲最思念的就是文超哥哥,对于家人来说,哥哥的牺牲是全家人的痛,但他为新中国的建立而牺牲是光荣的。”王新生告诉记者,对于国家而言,何文超是烈士,是英雄;而对于她来说,何文超是父母的好儿子,是她们的好兄弟、好榜样。

  作为烈属,何文超的姐姐王文昭、妹妹王新生、弟弟王镇生有一个心愿:文超烈士只留下了那张周岁照片,我们希望有人能通过科技的手段为哥哥何文超制作一张他牺牲时15岁穿着军装的照片。

  “文超哥哥在我们心中十分高大,如果没有牺牲,解放后做任何工作都会非常杰出。”王新生告诉记者,她多么希望能和哥哥共同陪伴母亲安享晚年,可以一起推着母亲的轮椅在公园里面散步;可以一起陪母亲过90大寿,一起唱生日歌吃蛋糕……

  “但是没有如果……”王新生哽咽了。

编辑:未来网新闻安鑫 作者:何欣
版权所有:未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