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31 13:11:58未来网
未来网北京12月31日电(记者 苏建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紧紧围绕建设“三区一中心”的战略定位,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近日,未来网记者随团中央“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采访团深入海南省开展蹲点式调研采访,记录了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正在夜以继日的挥洒汗水,用他们的辛勤劳动和先进知识谱写、描绘着海南自贸港的美好蓝图!
用青春点燃梦想的火花
“要用青春点燃学生心中梦想的火花”。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时指出:“要突出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争创世界一流的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出战略部署。作为教育部和海南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海南大学为自己立下了10年内创建为“世界一流高校”的目标。
海南大学是2007年8月由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原海南大学合并组建的综合性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被并称“热作两院”,被誉为我国热带农业科教领域的“双子星”。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支持海南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鼓励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在海南设立分支机构,鼓励海南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支持海南开展国际人才管理改革试点,允许外籍和港澳台地区技术技能人员按规定在海南就业、永久居留。”,为新时代海南大学的建设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骆清铭说:“近些年海南大学坚持‘海南有需求,海大有作为’,积极面向国家战略和海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海南‘三度一色’资源禀赋、‘五个图强’和‘生命健康’等政策优势,按照‘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的思路,深度凝练出南繁与热带高效农业、海洋科技、数智技术、生态文明、全健康、自贸港发展与制度创新、文化与旅游七大学科发展方向,并据此组建七大协同创新中心,以协同创新中心改革着力打破学科壁垒,强化学科交叉融合,推进有组织科研创新,引领学校相关领域或学科成为‘海南急需、国家一流’。同时,把优质科研资源转化为人才培养资源,通过一流科研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
海南大学学科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等十大门类,拥有29个二级学院,16个书院,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76个本科专业、10个博士后流动站,4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其中,植物与动物科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
海南大学的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第一个针对南海海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保护研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侧重于应用基础研究,以服务国家南海战略和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实验室成立以来,共获批各级各类项目200余项,合同总额超3亿元。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含子项目)1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3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等,在研项目总额1.6亿余元。发表SCI论文2275篇。
实验室团队成功建设成国际领先的同位素技术平台,设计的“蜈支洲岛”海洋牧场获批首个国家级热带海洋牧场,设计的多种高选择性、高抗污损海水提铀吸附材料的铀吸附容量及效率达到了世界最高值。
“未来一段时期,海南大学的发展定位是全面建成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双一流”大学。”海南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刘亮说,“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要大力培养掌握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熟练运用外语、精通中外谈判和沟通的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所以海南大学近几年大力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推动中外合作办学走深走实,不断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升学生国际胜任力。同时,为顺应全球南方联合自强的时代潮流,促进热带地区高等教育的合作共赢与可持续发展,海南大学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与全球热带地区的7所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热区高校联盟这一国际合作交流平台。自联盟成立以来,已有27个国家和地区的72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入,在人才培养、联合科研与人文交流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此外,我们计划于2025年4月举办热区高校联盟年会,深入探讨热带地区发展“硬骨头”破解路径,促进区域合作和发展。
海南大学现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3个,从毕业的学生的培养质量来看,成果很突出。例如,海南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联合国际旅游学院入选2024年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全国TOP20优秀案例名单,四届本科毕业生中直接升学占比接近75%。
剑指苍穹 敢与天公誓比高
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海南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重要任务。
依托地理位置和环境优势,海南省委和省政府提出了发挥“三度一色(即温度、深度、纬度、绿色)”优势,聚焦“五个图强”(即向种图强、向海图强、向天图强、向绿图强、向数图强)。一大批特色、高质量产业纷纷落地海南。
2022年7月6日,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开工建设,填补了我国没有商业航天发射场的空白。该发射场由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商发)投资建设、运行管理,是海南“向天图强”战略的重要基础设施。2024年11月30日22时48分,实现了星箭制造、商业发射场测试发射,以及卫星数据应用服务的商业航天全产业链闭环,在航天强国的征程中谱写出海南新篇章,在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从破土动工到首发成功仅用了不到两年零五个月,充分体现了海南自贸港速度。而更令人惊喜的是,该发射场员工多为中青年,其中35岁以下员工占比达到60%。朝气蓬勃的商发青年们在发射场的各项急难险重工作中挺膺担当、勇当先锋,为项目建设和首发任务的如期圆满完成提供坚强保障。
同样体现海南自贸港速度的还有海南自贸港一站式飞机维修产业基地(以下简称基地)。
基地由空港维修建设运营,是海南自贸港核心引擎临空经济区的重要示范项目,位于美兰机场东侧,部分机库与美兰机场跑道相连,总投资约16.17亿元,规划用地约224亩,总建筑面积14.82万平方米,可租赁面积14.23万平方米,建设有大修定检机库、喷漆机库、附件维修厂房、国际航材存储交易中心等厂房及设施设备,主要承接各类机型的定检大修、航空改装喷涂、附件修理、航材交易、技术服务以及航空维修研发项目等。
如此浩大的工程自2019年11月18开工到2021年11月10日完成建筑行业竣工验收,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现入驻企业有海航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大新华飞机维修服务有限公司、海南海航斯提斯喷涂服务有限公司、海南锐安航空服务有限公司、海南海展通广告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等。
据基地员工雷浩和丁海龙介绍,两人为2000年前后生人,均通过基地校招进入基地工作。基地30多岁的老员工已经算是带过几批徒弟的老师傅了。雷浩的师父就是妥妥的“85后”。
雷浩是一名大新华飞维空港维修基地航电维修中心的系统技术员,荣获2022年海航航空集团“机务维修技能比武”竞赛个人项目一等奖和优秀青年机务“岗位标兵”称号;海南辖区2024年民航职业技能竞赛机务维修技能比武大赛个人一等奖。目前雷浩已在海南工作四年,享受海南人才引进政府补贴,每月2000元。
“我已计划扎根海南。”雷浩说。
丁海龙是海南本地人,是海航斯提斯-生产部-喷漆维修中心-喷漆作业员。“公司团队氛围很好,工作中学到很多新技术,工作的很愉快。工作之余,我喜欢和女朋友一起逛街,享受生活。”丁海龙说。
基地不远处,是民航海南空管分局所在地,承担海南岛、南中国海及湛江高空28万平方公里的空中交通管理事务。这里是我国唯一一个以国际民航组织相关标准进行管制指挥的管制单位,是全国唯一拥有的洋区全英文通话管制扇区的单位,也是全国唯一实现的跨国家地区流量管理的单位。
“民航海南空管分局在国际民航舞台唱响中国声音”。民航海南空管分局区域管制中心副主任傅永强说,民航海南空管分局1956 年成立至今,已连续 68 年为50多个国家(地区)的100多家航空公司,超过千万架次的国内国际航班“保驾护航”,为泰国、柬埔寨、越南等10余个地区提供流量管理服务,并保持着100%的安全记录。海南空管分局曾先后荣获国际民航组织(ICAO)和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联合授予的“亚太地区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突出贡献奖”的国际奖项。先后被海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保证大特区民用航空安全先进单位”、“文明单位”、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保障先进单位和全省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单位,全国民航最具影响力班组等称号。多位职工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交通运输部先进个人等诸多荣誉。
傅永强表示,民航海南空管分局运用数字化管理首创一站式流量管理解决方案(OCS),在全球领域突破多重限制的瓶颈,改变亚太流量管理格局,并在亚太局长会议等场合推广。
另外,民航海南空管分局致力推动亚太计算中心理念(AHU)建设,并已经实现了东南亚至东北亚航班统一由三亚分配起飞时间,例如韩国仅需要告知三亚需求,三亚可帮其计算起飞时间。
依托优势 工农业争相发展
八面环海是海南自贸港发展工农业的先天优势。近几年海南自贸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向种图强、向海图强。目前,海南已有海洋高新技术企业上千家,一批重大深海装备落地运行。
海南自贸港的“向海图强”主要集中在位于儋州的洋浦经济开发区。中国石化海南炼化公司于2003年在海南注册成立(员工平均年龄34岁,35岁以下青年占比62%),担负着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能源化工安全保障的重要使命,投产后完整运行的第一年,工业总产值就占海南省全年的 1/3,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逾6000亿元,纳税额超1200亿元,连续十六年排名海南省首位。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引领下,海南炼化团委持续开展“让青春在磨砺中闪光”青年建功成长主题实践活动,近年来累计组建各类青年突击队60余支、开展青年创新攻关200余项,参与青年超万余人次,一批批来自五湖四海的热血青年,将石油精神、石化传统传承发扬,从打破40年国外技术垄断、国产化首套芳烃装置领跑全球,到2023年2月16日可拉动千亿级百万吨乙烯项目建成投产、实现海南乙烯工业“零的突破”,从海南省首个石化新材料院士工作站的落户到乙烯下游产业链的全新布局,海南炼化不断刷新着自身的领跑记录。
母公司位于广西防城港市的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2020年将年加工100万吨粮油项目落地海南洋浦,是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后第一批落地企业,而建设工期仅仅用了6个半月,创造了业内的建厂的奇迹。
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包装厂厂长蓝昌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主要是以菜籽为主,大豆也加工过一些,主要销售市场在西南、华南和华东地区。公司在设备进口采买和产品销售都享受到了自贸港的优惠税收等政策,大大降低了生产和销售成本,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海南自贸港地处热带,对海洋水产和农作培育的有着得天独厚天然条件,全国主要农作物品种中,超过70%的品种都经过南繁的培育,已有2800多家种业创新企业集聚海南,国内各大科研院所也纷纷在海南三亚、乐东黎族自治县等地建立繁育实验基地(实验室)。
在位于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的崖州湾国家实验室,记者了解到,实验室目前吸引了国内外一大批青年科学家入职,研究领域广泛,遍布各类农作物。
此外,深远海养殖等新兴海洋产业也取得了不俗的成果。其中,乐东龙栖湾智慧海洋牧场项目(普盛海洋牧场海上平台)是集绿色智能装备、生态养殖渔场、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海洋产业融合基地,该项目分海域和陆域两部分组成,海域部分计划投资额规模约20亿元,将投放智能养殖休闲旅游综合平台4座、大型桁架类抗风浪网箱装备若干台,投入的养殖装备合计需满足有效养殖水体容积100万立方米以上,“普盛海洋牧场1号”和“普盛海洋牧场3号”两座平台投产以来,已累计起捕鱼获约285万斤,产值约8550万元,为海南省国家级现代智慧海洋牧场—乐东龙栖湾智慧海洋牧场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三亚海洋研究院副教授叶质向记者表示,目前,海南自贸港的石斑鱼、南美对虾等人工繁育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和国外技术几乎没有差距了。乐东黎族自治县许多民营公司已经开始大量繁育和养殖。
在位于乐东黎族自治县黄流镇的海南省展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清水石斑鱼亲本培育与人工繁育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未来将开发成深海养殖新种类,以新质生产力为海洋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