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8 14:56:30中国少年报·未来网
【编者按】
春苗逢雨,万物萌新,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如约而至。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在此背景下召开的两会,承载着全国人民的热切期待。
大人开会,小孩也关心。即日起,中国少年报·未来网以“两会新声 童向未来”为主题打造两会“成长课堂”。在报刊网端用AI互动、虚拟主播、视频新闻、沙画漫画等创新形式推出全媒体报道,既以童言童语讲好“大国蓝图”,也以专业视角解读“新政新声”,既重点关注政府工作报告里的宏伟叙事,也把目光投向家庭餐桌边亲子共学的温暖日常。在治国理政的运筹帷幄、建言献策中,在护航成长的关注回应、你问我答里,一起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温度、“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为少年儿童的茁壮成长培根筑基!
中国少年报·未来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 凌萌 苏建军 )在人手一部手机的时代,无论是大街小巷、商场写字楼,还是旅游景点,都可以发现有不少未成年人在刷手机、打游戏。有些孩子为找免费Wi-Fi,长时间待在咖啡厅、酒店大堂,甚至蹲在门外蜷缩着刷手机......
网络沉迷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危害多年前就已开始显现,因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造成的家庭冲突和给青少年身心造成损害的新闻近年来被不断曝出,更有多款游戏被媒体曝光,屡屡冲上热搜。
据2024年11月发布的《第6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简版)》显示,2023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上升至1.96亿人,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7.3%。面对如此庞大的青少年上网群体,如何引导他们用好网络,又不沉迷网络?两会期间,多位人大代表在接受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采访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单县第一中学副校长樊董伟建议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在当前教育环境下非常有必要。在长期的基层教育工作中,樊董伟发现手机游戏对中小学生的危害极大,容易导致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目标方向松动、对生活的热爱减少。“部分学生沉溺手机游戏,甚至出现极端行为,如因家长收手机而绝食。”樊董伟代表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鹤壁市豫剧牛派艺术研究院院长金不换作为一名来自基层一线的戏曲文艺工作者,在农村、乡镇演出期间,目睹了很多未成年孩子聚在一起痴迷玩手机游戏的场景,他向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表示,这背后反映出的青少年手机沉迷问题以及对家庭带来的困扰,也令家长忧虑。
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这样说到,“青少年尚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都相对薄弱,他们更容易被色情信息、暴力游戏等不良网络内容所吸引。沉迷短视频和网络游戏不仅会导致青少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变差及各种心理问题,还会导致近视和因缺乏锻炼引起的肥胖等身体问题。”
耿福能代表提出建议:
第一、加强对网络信息及网吧的监管力度,提高对网上不良信息的防控能力。首先,政府应建立健全针对青少年的专项法律法规,正确引导和规范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其次,加强计算机安全技术的研究开发,通过技术屏障和过滤,全方位地为青少年网上健康之行护航;再者,是加强对营业性网吧的监察和管理,尤其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
第二、引导青少年正确上网,积极拓展素质教育。正确引导青少年使用网络,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加强青少年对电脑、网络知识的系统学习,把网络作为知识的来源和学习的手段。此外,开展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心理治疗,全面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我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帮助他们以健康的、科学的态度融入现实生活。
第三、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科学引导孩子的上网行为。父母既是孩子的监护人,也是孩子的第一教师,鼓励家长应注意采用恰当、有效的教育方式,尊重青少年的自主意识,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让孩子真正受益于网络。几位受访全国人大代表一致指出,帮助青少年有效防沉迷,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四方面的协调一致,齐心协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和谐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