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8 20:44:02中国少年报·未来网
编者按:
春苗逢雨,万物萌新,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如约而至。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在此背景下召开的两会,承载着全国人民的热切期待。
大人开会,小孩也关心。即日起,中国少年报·未来网以“两会新声 童向未来”为主题打造两会“成长课堂”。在报刊网端用AI互动、虚拟主播、视频新闻、沙画漫画等创新形式推出全媒体报道,既以童言童语讲好“大国蓝图”,也以专业视角解读“新政新声”,既重点关注政府工作报告里的宏伟叙事,也把目光投向家庭餐桌边亲子共学的温暖日常。在治国理政的运筹帷幄、建言献策中,在护航成长的关注回应、你问我答里,一起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温度、“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为少年儿童的茁壮成长培根筑基!
中国少年报·未来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 谢青)全国人大代表方燕从“未成年人”话题开始,讨论起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简称“两高”报告)。
她对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表示,“两高”报告中,一系列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障的举措与成果,展现了司法机关在这一领域的积极作为,同时也为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权益保障体系提供了思考方向。
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治理……这些与未成年人权益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在3月8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最高法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最高检报告”)中,都有了回应。
切实担起守护未成年人责任
“两高”报告同提“法治副校长”为青少年保驾护航
2022年,由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每所中小学应当配备至少1名法治副校长;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派出机关建立法治副校长人员库;优先为偏远地区、农村地区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配备法治副校长……
法治副校长是指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推荐或者委派,经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学校聘任,在学校兼任副校长职务,协助开展有关工作的人员。
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司法一直在努力。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注意到,今年“两高”报告均提到“法治副校长”相关内容。
最高法报告提到“常态化开展法治进校园,全国法院近4万名法治副校长切实担起守护责任。”最高检报告则提到“4.4万名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并指出“组织238名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授课,推进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教育……”
方燕代表是北京金诚同达(西安)律师事务所主任,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她日常工作中关注的事情,并且连续多年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与未成年人息息相关的议案建议。
“未成年人作为社会的未来与希望,其权益保障状况不仅反映着社会的文明程度,更关乎国家的长远发展。”听取“两高”报告后,方燕代表对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表示,“2025年‘两高’报告在儿童权益保障方面呈现出诸多亮点。”
在打击犯罪层面,方燕代表指出,司法机关的“零容忍” 的态度一以贯之,随着审结和起诉案件数量的上升,表明司法机关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打击力度持续加强,不放过任何一个损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此外,在权益保障体系建设上,方燕代表认为,无论是最高法对未成年被害人权益保障的明确,还是最高检通过督促监护令等方式强化家庭保护,都反映出司法机关正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儿童权益保障体系。
低龄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受关注
“初中生杀害同学埋尸案”共同写进“两高”报告
2024年3月,河北省邯郸肥乡区3名初中生杀害同学的案件引发社会关注。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注意到,该起案件均出现在今日公布的“两高”报告中。
最高检报告指出,“起诉未成年人犯罪5.7万人,核准追诉初中生杀害同学埋尸案等低龄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34人。”
最高法报告提到,“落实宽严相济、惩教结合,对未满十四周岁初中生杀害同学埋尸案主犯依法顶格判处无期徒刑,同案未参与犯罪预谋和加害行为的被告人,依法不予刑事处罚,由相关部门专门矫治教育。”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近年来被社会广泛关注,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这依然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初中生杀害同学埋尸案”也引起了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的关注。他在接受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的采访时表示,“两高”报告都强调了未成年人保护问题,特别是强化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治理。
赵皖平代表认为,这一悲剧案件的发生反映出法治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成年人的法治观念和守法意识亟待加强。他指出,未成年人保护不仅需要法律层面的保障,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在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龙煤集团七台河矿业公司龙湖煤矿支柱厂副厂长杨会军看来,专门学校教育对预防、矫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具有重要作用,需要进一步完善机制。
据《检察日报》报道,杨会军代表建议,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能够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及时干预和矫治,从源头上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为社会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邯郸“初中生杀害同学埋尸案”是我国首次对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罪犯顶格判罚。
对此,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在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年少不是“免罪金牌”,没有惩罚就没有警示。人民法院要根据未成年人犯罪的新态势新情况,依法惩处未成年人犯罪,绝不因犯罪人未成年就片面强调从宽、该罚不罚。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张军指出,人民法院将坚持严格公正司法,不断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和犯罪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