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1 16:49:11未来网
未来网北京4月11日电(记者 凌萌)近日,国内卤味龙头绝味食品交出的一份年度成绩单,牵动业界关注。财报显示,2024年,绝味食品营收、归母净利润双双下滑,同比分别下降13.84%、34.04%;扣非净利润更是同比几近“腰斩”,业绩创上市8年以来新低。
为扭转业绩下滑颓势,“卤味三巨头”之一的绝味食品也在不断寻找良机,但却难言乐观:通过对外投资加码多元化产业布局,却屡现亏损;加码营销开拓线上渠道、请明星代言等,却仍未走出业绩增长困局。
业绩创上市以来新低
在一众卤味企业中,绝味食品算得上是起家较晚的一个。2005年,创始人戴文军在湖南长沙开出了首家绝味鸭脖门店。彼时的卤味品江湖,尚未形成品牌规模化。凭借多年的市场管理从业经验,戴文军将目光瞄向省外城市,逐步在广东、江西等地开出了多家门店。
2007年,绝味食品设立了“以直营连锁为引导,加盟连锁为主体”的经营模式,门店也由此开启了急速扩张,品牌知名度逐步在市场上打响。2017年,绝味食品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时至2019年底,绝味食品迈入“万店时代”,成为业内首个突破万店规模的卤制品连锁品牌。
图源网络
多年来,绝味食品专注于休闲卤制食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凭借可观的销量和品牌人气,绝味食品和周黑鸭、煌上煌被并称为“卤味三巨头”。
财报显示,上市后的几年内,绝味食品收获了可观的业绩,营收从2017年的38.50亿元攀升至2021年的65.49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也实现从5.02亿元至9.81亿元的攀升。
然而,自2022年起,绝味食品的业绩走势开始出现明显波动。其中在2022年,绝味食品的业绩出现大幅下滑,实现营收66.23亿元,同比微增1.13%;归母净利润却仅为2.35亿元,同比大跌76.06%。2023年,其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2.61亿元、3.44亿元。尽管同比有所好转,但较上市初期业绩仍存较大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到了2024年,绝味食品再度陷入业绩下滑的尴尬境地。近日披露的财报显示,2024年,绝味食品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57亿元、2.2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3.84%、34.04%,扣非净利润更是同比下降49.39%,几近“腰斩”,业绩创上市8年以来新低。
对于业绩的滑落,绝味食品在财报中解释称,“主要系销售减少”。记者梳理发现,分产品来看,绝味食品的主营业务鲜货类产品中,除畜类产品有所增长外,禽类制品、蔬菜产品、其他产品的销售额分别同比下降16.62%、9.94%、18.56%。
投资接连失利遭监管问询
为扭转业绩下滑颓势,绝味食品也在不断找寻良机。近年来,绝味食品以全资子公司深圳网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深圳网聚”)为投资主体,通过独立投资和参股等形式,加码多元化产业布局。
据记者不完全梳理,近年来,绝味食品通过深圳网聚参投的产业就涉及卤味、轻餐饮、调味品、冷链物流等,投资企业包括廖记棒棒鸡、盛香亭、赣肴食品、和府捞面、蛙来哒、幸福西饼、书亦烧仙草、江苏满贯、长沙拿云等。
不过,看似投资版图在日益扩大,绝味食品却因投资业务连年亏损而遭到监管问询。2024年10月,上交所向绝味食品下发问询函,要求其列示2023年、2024年半年度投资支付的现金情况,说明公司在投资收益连年亏损的情况下持续对外投资的必要性,是否存在投资回收风险等。
对此,绝味食品在回复函中称:2023年,公司股权投资了5个标的,仅“赣肴食品”1个标的投资收益为正,为71.1万元,其余四个标的投资收益均为负,合计亏损1.06亿元。即2023年绝味食品股权投资的5个标的收益合计亏损1.05亿元;2024年上半年,公司股权投资了江苏满贯、长沙拿云两家公司,两个标的的投资收益均为负,分别为-401.83万元、-387.63万元。
面对对外投资的接连失利,绝味食品也对外公告表示,将进一步聚焦主业,收缩非卤味相关投资,减少投资损失。
除了业务面收紧外,绝味食品还意欲通过加码营销来缓解业绩下滑的风险。2023年,绝味食品便开始调整营销策略,将营销重心由线下转为线上,增加了抖音、美团、小红书等营销渠道;2024年7月,绝味食品官宣明星范丞丞为品牌成立以来的首位全球代言人,并宣布正式对品牌进行焕新升级。
营销背后,是真金白银的投入。财报显示,2024年,绝味食品的销售费用为6.67亿元,同比增长23.31%。具体来看,绝味食品2024年的广告宣传费用就达2.17亿元,同比增长66.92%。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销售费用的增加,绝味食品也一度受到监管关注。在去年10月上交所下发的问询函中,要求其结合销售费用各项目变化情况、公司经营计划、销售策略等,说明销售费用增长与营业收入变动趋势背离的原因及合理性。
目前来看,加码营销似乎仍未能让绝味食品留住市场。最新披露的2025年一季报显示,绝味食品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亿元、1.2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1.47%、27.29%,未扭转业绩下滑颓势。
食安问题频现管理模式遭拷问
增长困局之外,绝味食品也因多次陷入的食品安全风波而饱受质疑。
2024年5月,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发布公告称,绝味食品(香港)有限公司销售的一批鸭翅中可能受致病菌李斯特菌污染,要求停售及下架相关产品。
今年“3·15”期间,四川省西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称,西昌市一家绝味鸭脖门店的22名员工健康证明均系伪造。经初步查明,门店在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和《四川省食品小经营店(餐饮服务)备案证》过程中,提供了虚假的从业人员健康证明。
随后,该门店被暂停营业并被市场监管部门立案调查。对此,绝味食品回应媒体称,涉事门店系加盟商门店,已对该门店采取停业整改措施,并启动对全国所有的门店进行全面排查,核查门店从业人员健康证真伪。
此外,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绝味鸭脖涉及的投诉量超900条,其中食品安全问题是投诉的“重灾区”,不少消费者反映存在“食品变质”“吃出异物”“食用后呕吐腹泻”等问题。
记者梳理发现,在近年的财报中,绝味食品并未对外公开其直营及加盟门店各自的数量情况。但一场场食品安全风波,无疑让绝味食品对加盟门店的管理遭受拷问。绝味食品似乎也意识到加盟管理的重要性,多次在财报中提及“加强加盟体系的抗风险能力”。
绝味食品官网显示,加盟一家门店的投资预算在6万元至25万元间不等。其中小标店的预计投资额为6-8万元,普标店为8-15万元,红标店为15-25万元,三种店型的月营业收入分别为5万元、8万元、12万元。以此计算,一家加盟门店约在2个月即可回本。
但实际上似乎并非如此。有加盟商此前曾向媒体透露,加盟绝味食品需两年交一次加盟费,四年装修一次店,疫情后毛利率有时只有30%,公司还规定不得私自转让店铺及经营权。“门店亏损又很难盘出去,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加盟商只能选择离场”。
财报显示,2020年至2022年,绝味食品的年末门店数量分别为12399家、13714家、15076家,年净增门店数均在1000家以上。不过,2023年末,这一数据为15950家,年净增门店数缩减至874家。
2024年,这一数据甚至出现首次负增长。在2024年财报中,绝味食品并未对外披露线下门店数据。但2024年半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绝味食品的门店数量为14969家,较2023年末减少了981家。
与此同时,绝味食品的加盟商管理收入也在下降。财报显示,2024年,其加盟商管理业务收入为6122万元,同比下降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