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1 13:20:22未来网
未来网北京7月11日电(记者 王军伟)每年高考过后,医美市场都会迎来一波热潮。双眼皮手术、瘦脸针注射、皮肤管理等项目成为众多高中毕业生的热门选择,他们期望借此“改头换面”,以全新形象开启大学生活。然而,这股“医美热”背后,未成年人医美手术潜藏着诸多风险,亟待家长与社会重视。
生理发育未成熟,手术风险激增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主任医师王永前曾明确指出,未成年人生理结构尚未发育成熟,此时进行医美手术,可能对正常发育造成影响。以隆鼻手术为例,未成年人鼻部骨骼和软骨还在生长阶段,过早植入假体可能干扰鼻部正常发育,导致鼻部畸形、生长不对称等问题。再如抽脂手术,未成年人的脂肪细胞数量虽已固定,但脂肪细胞体积仍可随身体发育而变化,抽脂可能破坏脂肪代谢平衡,影响身体内分泌系统,对健康造成长期不良影响。
此外,医美手术作为侵入性操作,本身存在感染、出血、瘢痕增生等风险。未成年人皮肤更为娇嫩,免疫系统也不如成年人完善,术后感染概率相对更高。一旦发生感染,不仅影响手术效果,严重时还可能引发败血症等危及生命的疾病。像双眼皮手术,术后若出现感染,可能导致眼部红肿、疼痛加剧,甚至影响视力。
审美观不稳定,易致心理创伤
未成年人的审美观正处于形成阶段,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如社交媒体上的网红形象、明星外貌等。在追求所谓“完美外貌”的过程中,他们可能盲目跟风,追求不切实际的医美效果。当手术结果与预期不符时,未成年人脆弱的心理难以承受这种落差,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心理测查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李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因整形效果不满意而引发心理问题的例子并不少见,尤其是在不正规机构整形失败的人,容貌留下难以修复的损伤,因而懊悔不已、郁郁寡欢,最终引发抑郁、自闭等严重心理问题。
树立正确审美观,摒弃外貌焦虑
在未成年人医美决策过程中,家长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家长应以身作则,向孩子传递正确的审美观,让孩子明白美是多元的,内在美与外在美同样重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引导孩子关注自身品德、才华和能力的培养,而非仅仅聚焦于外貌。
家长可与孩子一起探讨社会上不同的审美观念,分析过度追求外貌美的弊端,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如分享一些名人故事,讲述那些凭借内在素养和才华获得成功与尊重的案例,让孩子明白真正的魅力源自内心。同时,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发展兴趣爱好,丰富精神世界,提升自信心。
面对孩子的医美诉求,家长要与孩子进行深入、平等地沟通,了解孩子想做医美的真正原因。若是因外貌缺陷导致自卑,家长应给予理解与支持,同时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自身不足,并共同探讨合适的解决方案。若孩子仅是盲目跟风,家长则要耐心解释未成年人医美的风险,帮助孩子理性看待医美。
例如,家长可陪同孩子咨询专业医生,让医生从医学角度为孩子分析手术利弊。也可通过展示一些医美手术失败案例的资料,让孩子直观了解风险。在沟通中,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以理服人,避免简单粗暴地拒绝,以免引发孩子逆反心理。
行业标准明确,禁止诱导未成年人
为规范医美行业,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相关部门以及行业协会已出台一系列措施。2025年5月25日,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发布《医疗美容从业人员执业规范》,明确提出医疗美容咨询人员不得引导未成年人接受医疗美容服务。这一标准为行业从业者划定了红线,从源头上减少未成年人接触医美宣传的机会。
此外,行业内应进一步细化针对未成年人医美的规范。如明确规定哪些医美项目绝对禁止未成年人开展,哪些项目在特定情况下需严格评估后才能实施,并制定详细的评估标准与操作流程。通过完善行业标准,使医美机构与从业人员在面对未成年人医美需求时有章可循。
严格监管,打击非法医美行为
业内人士王霞向记者介绍,面对目前医美行业乱象丛生的现状,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医美行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医美机构违规操作行为。一方面,加强对医美机构资质的审核,定期检查医美机构是否具备合法执业许可证、医生是否具备相应资质等,对于无资质或超范围经营的机构坚决予以取缔。另一方面,强化对医美广告的监管,禁止夸大医美效果、制造“容貌焦虑”等不良广告宣传,尤其要防止针对未成年人的医美广告投放。
同时,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鼓励公众对非法医美行为进行监督举报。对于违规诱导未成年人医美的机构和个人,依法给予严厉处罚,形成强大的法律威慑力,净化医美市场环境,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