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暑期“代送外卖”日赚数百元?律师解析法律及安全双重风险

2025-08-01 14:14:39未来网

未来网北京8月1日电(记者 凌萌)“一单能赚1元,一天跑60多单,目标是赚够1000元买手机!”近日,媒体报道显示,在深圳华强北附近,送外卖的群体中出现了未成年人的身影。他们穿梭在如迷宫般的写字楼里,接过外卖骑手手中的餐盒,完成“最后100米”的配送。然而,这份看似能锻炼能力的“暑期工”,实则游走在法律与安全风险的边缘。

“这不是简单的‘勤工俭学’,可能涉嫌违法,还涉及人身安全风险。”多位法律人士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指出,外卖员及成年人将订单的“最后100米”转包给未成年人的行为,存在法律及安全双重风险。如果这些暑期代送外卖的孩子未满16周岁,涉嫌童工问题。同时,外卖配送过程中存在的迷路、磕碰、电梯事故,甚至是不法侵害等安全隐患,也让未成年人暴露在不可预知的风险中。

暑期现未成年人代送外卖热潮,有人日赚数百元

日前,“学生暑期代送外卖1单收1元,打通外卖最后100米”“深圳华强北送外卖太容易迷路?放暑假的孩子们接过外卖员接力棒”等新闻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据媒体报道,最近,深圳华强北赛格大厦附近兴起了“小孩哥”“小孩姐”代送外卖的热潮。视频画面显示,不少未成年人围绕着外卖骑手,争抢着“接单”;也有未成年人顺利“接单”后,穿梭在楼层间送餐的画面。有媒体记者在现场看到,主要是成年人带着二维码接外卖骑手的单,再交给学生送上楼。

来自湖南的小何是初三学生,今年暑假来深圳想赚点零花钱。经人介绍,小何来到赛格大厦附近代送外卖,送一单骑手给2元,小何和接单的成年人对半分。“送了一个星期,赚了三四百元,每天能接六七十单,大概(每天)要走2万步。”小何告诉媒体记者,自己近一周每天从9点做到下午4点,目标是赚1000多元,想买一部手机。

图源:媒体报道视频截图

至于为何会涌现未成年人“代送外卖”这一热潮,当地一位外卖员道出了原委:华强北密布着大量高层写字楼,里面如同迷宫,十几部电梯分区运行,骑手很容易因为迷路而送餐超时,导致被罚钱。而当地的一些学生对于这些写字楼的楼层划分比较清晰,于是便出现了一些外卖员及成年人将订单的“最后100米”转包给未成年人这一现象。

在部分外卖员看来,学生手勤腿快而且收费更低,能够帮助他们省出时间去接更多的订单。一位当地外卖员告诉记者,他送一份普通快餐能挣4元至5元,如果交由学生完成“最后100米”的配送,会将这单费用的三分之一支付给对方。“虽然这一单少挣了钱,但降低了超时的风险,而且节约了时间,可以去接更多的单把钱赚回来。”

不过,也有外卖丢失等意外情况的发生。有骑手坦言,曾因代送丢了餐,最后只能自认倒霉赔钱。一位外卖员表示,“万一外卖丢失一般是由骑手赔偿丢餐损失。如果骑手不赔,顾客可找平台申诉,平台会赔付。”

法律与安全隐患并存:谁来为孩子的风险买单?

对于“未成年人暑期‘代送外卖’”这一现象,社会层面褒贬不一。在部分家长和网友看来,此举是“双赢”:“孩子利用暑期时间体验生活,既能赚点零花钱,还能锻炼社会适应能力。”“让孩子尽早认识到通过劳动创造价值,比在家里玩手机强。”……

“外卖员及成年人将订单的‘最后100米’转包给未成年人的行为,存在法律及安全双重风险。”上海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敏律师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如果这些暑期代送外卖的孩子未满16周岁,涉嫌童工问题,这是法律禁止的。此外,这些未成年人在完成外卖的“最后100米”时,还可能出现迷路、磕碰甚至可能遭遇一些不法侵害等情况。

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新宇同样认为,此类行为存在被认定为雇佣童工的法律风险。“现行法律规定并未明确此类行为是否属于劳动关系,如果最终认定此种模式构成雇佣童工,外卖员可能要面临行政处罚;即使未被认定为雇佣童工,但如果未成年人在配送过程中出现身体损伤,外卖员仍然可能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外卖配送工作本身存在一定风险,对于参与配送的未成年人而言更甚。据媒体报道披露,华强北写字楼内人流密集、电梯频繁启停。对于穿梭在楼宇间的未成年人来说,可能他们脚下踩着看不见的“雷区”。在此境况下,谁来为孩子的风险买单?

陈敏律师指出,平台及外卖员接受顾客的订单后,有义务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等内容将外卖安全、完整送到,除非有特别约定或提示,否则未经顾客允许,不能随意将自身的送达义务进行外包或转移给第三人。如若在此期间,未成年人受到伤害,平台及外卖员或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家人因监护和教育存在缺失和不足,可能也要对未成年人的受损承担部分责任。

张新宇向未来网记者表示,对于此类新业态下的工作模式,监管部门应当避免一刀切的处理方式,直接针对委托未成年人帮忙配送的外卖员进行处罚。但此种工作模式确实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家长认可孩子通过此种方式参加社会实践,建议家长履行监护职责,对孩子进行一定时间的陪同,尽可能避免在配送过程中出现意外。

“这场看似低成本的‘接力’,实则让孩子暴露在多重风险中。”陈敏律师建议,有关部门应面向各外卖平台出台相关规定、规章、告知等文件,外卖员不得将自身的订单转移至未成年人或明知有未成年人参与派送的第三方组织或个人。同时,应面向社会加大未成年人暑期安全的防范宣传。

编辑:高富灿 作者:凌萌
版权所有:未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