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公交“智慧大脑” 触摸交通安全脉搏

2025-11-04 13:09:09
来源:“淮师一附小”微信公众号

周末,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三(6)中队与三(8)中队的队员们,怀揣好奇与期待,走进淮安市现代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开启一场“公交安全+轨道科技”的沉浸式研学之旅。队员们在触摸科技、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城市交通的发展脉搏,在童心深处播下探索与成长的种子。

科技课堂“沉浸式”,解锁轨道新奥秘

研学首站,队员们来到有轨电车科普基地。从淮安有轨电车项目起步时的调研规划,到首条线路开通时的市民期待,再到如今线路网络的逐步完善,一段段鲜活的历史让队员们对家乡的交通发展有了更深的认知。随后,工作人员又聚焦电车的工作原理,用通俗的语言解释道:“大家看,现代有轨电车靠车顶的受电弓获取电力,再通过车载控制系统协调动力系统,配合轨道的信号指引,就能平稳运行啦,这就像给电车装上了‘智慧大脑’和‘有力心脏’。” 队员们听得入神,不时凑到模型前,观察受电弓、车轮等部件的细节。

离开科普馆,队员们走进 OCC 调控中心,巨大的电子屏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 红色的公交线、蓝色的轨道线交错纵横,实时跳动的车辆位置标记像一条条 “交通脉搏”。“这里就是淮安交通的‘大脑’,能看到每一辆公交、电车的运行情况,还能实时调度,保证大家出行顺畅。” 工程师的讲解让队员们惊叹不已。大家凑在屏幕前,认真寻找自己熟悉的站点,有的还兴奋地指着屏幕说:“我家附近的站台在这里!”

最后,研学队伍来到有轨电车维保车间,这里停放着待检修的有轨电车,各类专业维保设备整齐排列。工作人员带着队员们近距离观察电车,详细介绍维保流程队员们围着工作人员踊跃提问,有的还伸手触摸了电车的储能电池外壳,亲身感受科技的温度。

安全课堂“实战化”,变身交通小卫士 

接着,队员们来到公交六分公司,他们首先走进安全文化阵地。讲解员用“漫画展板+实物演示”的方式,将“公交安全三原则”娓娓道来:“上下车要排队,就像课间出操不推挤;大车周围有盲区,就像躲猫猫的隐蔽角落;应急设备会使用,关键时刻能救命。”浅显的比喻让抽象的安全知识变得易懂。

在公交维保车间里,修理师傅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公交车车灯和安全逃生窗的讲解。最震撼的当属“公交车盲区体验”环节。队员们依次坐上驾驶座,当工作人员在车身周围不同位置站立时,驾驶座视野里的身影突然“消失”,现场接连响起“看不见!”“在这里!”的惊呼。“原来大车旁边这么危险,以后过马路绝对不贴大车走!”三(6)中队的刘津铭体验后认真地说。随后,大家还在车厢内学习使用安全锤、灭火器,观摩应急逃生演练,把安全知识真正落到实处。

研学落幕意未尽,梦想种子已发芽

研学接近尾声,队员们收获满满。大家纷纷表示,这次研学不仅学到了安全知识,见识了交通科技的魅力,更感受到了城市发展的速度。“原来我们每天坐的公交、电车背后,有这么多学问!”“我以后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也为家乡的交通发展出一份力!”淮安公交集团的工作人员为每位队员颁发了纪念证书,鼓励大家“做交通知识的传播者,做家乡建设的小使者”。

此次研学之旅,以科技为笔,以实践为纸,不仅让队员们在探索中成长,更在心中种下了热爱科学、建设家乡的种子,成为童年里一段难忘的成长记忆。

《中国少年报》通讯员 丁涛 提供线索

  编辑:耿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