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中国的脊梁 ——读鲁迅先生《故事新编》有感

2025-10-27 14:00:33
来源:未来网

    最近,爸爸带我读了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这本书是以远古神话和历史传说为题材创作的短篇历史小说集,故事虽然讲的是“古人”“故事”,却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反映了不少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

    鲁迅先生对中国神话历史中的伟大人物有着高度地认同和赞美!我在《补天》中看到,造人的女娲是民族的始祖,更是生命力的象征;读到《铸剑》中黑色人“予及汝偕亡”,爸爸说,这是复仇意志,是中华民族反抗一切外来压迫精神的体现;《非攻》和《理水》中的墨子、大禹,是求真务实的劳动者的代表,心系百姓、民族和国家,即使面对不公,也沉着大度,从容不迫,这些都是我们当代少年人应当学习的。

    鲁迅先生的妙笔,暗藏幽默的还原了“人”的形象:读到《出关》中的老子,我看到他会经常“毫无动静的坐着,好像一段呆木头”,《非攻》中的墨子在阻止了一场战争后,“遭着大雨”,“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像是得了重感冒,《奔月》中的后羿和嫦娥“一年到头只吃乌鸦肉的炸酱面”,让我不禁去想,面到底是什么味道。

爸爸问我:“你知道鲁迅先生为何有这么多奇思妙想吗?”我摇摇头,爸爸说,这应该是来自于他对生活认真地观察和思考,我恍然大悟,想到书中的几段话:“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这些文字呈现出的画面实在是太有趣了,让我不禁读了又读。

当我跟着爸爸一起浅浅的读完整本书,鲁迅先生那鲜活的文字,不断在我脑海中跳跃出一副副画面,他借助古代人写出了现代人的模样,用他的真诚与炙热,为后来者树立起了中国的脊梁。我将再读一次《故事新编》,去再一次感受一代文学巨匠的幽默与巧思,去再一次走进鲁迅先生笔下瑰丽神秘的《故事新编》世界!

作者: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校(一曼校部)四年八班 鞠芃安   

指导教师:平天舒

  编辑:高富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