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年车站乘上时光列车,小记者出发了!

2025-10-29 22:57:07
来源:中国少年报

在百年车站乘上时光列车,小记者出发了!

如果让你畅想二十年后的铁路风景,你会想到什么?透明的全景车厢?人工智能操作室?还是沿途充满科技感的未来街景?

10月26日,10名中国少年报小记者走进百年车站——北京站,进行采访并参与中少研学活动。在这里,他们了解北京站历史沿革与中国铁路发展历程,采访北京站工作人员,手绘《二十年后的铁路风景》……

接下来,让我们和小记者一起坐上时光的列车,开启一场穿越过去与未来的铁路之旅!

“中华第一站”故事多

下午两点整,伴随着《东方红》钟声,身着红色马甲的中国少年报小记者,穿过熙熙攘攘的人潮,走进这座拥有百年历史的“中华第一站”。

“1959年新中国迎来十周年庆典之际,北京站新车站作为‘献礼工程’开始建设。”北京站的讲解员王靖喆姐姐正为小记者仔细讲解北京站的发展历程,“大家抬头看,‘北京站’站名是由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再看东西两座塔钟,从1959年到今天,它们每到整点,都会奏响《东方红》报时。”

在靖喆姐姐的引导下,小记者们一路看一路学,仿佛坐上了一列“时光列车”。从站史馆里的旧车票、老照片,到中央大厅35米跨度的“双曲扁壳”穹顶;从自助取票厅里的自助化设备,到候车室的智能充电座椅;从为旅客提供暖心服务的“京铁爱心”服务组,到站内充满人文关怀的“乘务员之家”“保洁员之家”……小记者们不仅看到了北京站的厚重历史,更感受到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

“京铁爱心”代代传

在进站大厅里,小记者们探访了一间特殊的房间——“京铁爱心”服务室,这里是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旅客群体提供专业服务的地方。在这个温馨的房间里,小记者们见到了北京站京铁爱心服务组第三任班组长杜京林阿姨。杜阿姨给大家介绍了“京铁爱心”服务组(素萍服务组)秉承“待旅客如亲人”的理念,代代传承的故事。“从创始人李素萍奶奶,到第二代传人曹燕阿姨,再到现在的第三代传人杜京林阿姨,一代代铁路人一直在捧着真心做事,太令人感动了。”小记者段柯辛忍不住感叹。

“现在坐火车能刷脸进站、列车和车站也越来越智能了,北京站还有哪些隐藏的科技,保障和提高每天这么多旅客的安全、秩序和效率呢?”小记者钱维世向杜阿姨提问道。杜阿姨耐心地解答道:“其实,北京站有好多的隐藏科技呢!比如,火车上有全智能的摄像头,帮助警察更好守护旅客安全;在候车楼出入口的智能闸机,既可以提高效率,也能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站内设有智能翻译机,可以翻译35种语言,服务全世界的游客;车站还将推出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用AI技术帮旅客答疑解惑。”

未来铁路我来画

“大家来猜猜看,这幅画运用了什么样的构图方法呢?”在第八候车室文化驿站的“我的铁路风景”少年儿童文化作品展,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美术编辑滕亚运老师,正在带小记者分析着一幅幅好看的绘画作品。

据悉,在国铁集团党组宣传部、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的指导下,中国铁道博物馆、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联合北京局、西安局、上海局、广州局、成都局等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开展了少年儿童文化作品征集展示活动,并评选出了一批优秀作品在此展示。在滕老师的指引下,小记者看到了小伙伴们兼具美感与设计的绘画作品,还学到了不少有关构图、色彩、颜料使用的绘画小知识。

终于到了动手绘画的环节!参观了一下午的车站,小记者对于未来的铁路和沿途风景早已满是憧憬,迫不及待想要把这些灵感画下来。面对着窗外的铁路,小记者们在滕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创作。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作品吧!

小记者有话说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第二小学 李金阳

“北京站是会讲故事的房子。”活动后,我在车站广场上再次回望钟塔,耳边回响起老师的话。是啊,北京站的故事还将继续,天际似乎真的驶来了我们画的未来列车呢!

北京市少年宫 段柯辛

北京站不仅是见证历史的建筑,更是传递爱心与责任的窗口。这里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让旅途更温暖。这次活动让我对“爱心铁路”有了深刻理解。未来,我也希望能像这些铁路人一样,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为世界增添温暖。

北京市朝阳区人朝分东坝学校 李雨桐

这次探访,我不仅“触摸”到了北京站的历史脉搏,欣赏了独特的建筑之美,更感受到了铁路的人文关怀,对北京站的过去、现在,以及中国铁路的未来有了全新的认识,这趟“北京站铁路文化之旅”,收获满满!

  编辑:耿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