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青藏高原
清风送爽
8月20日中午
习近平总书记
率中央代表团抵达拉萨
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
8月20日中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率中央代表团乘专机抵达拉萨,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这是习近平向欢迎群众挥手致意。新华社记者 殷博古 摄
习近平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率中央代表团到西藏
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庆祝活动
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
西藏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
西藏就像一座“孤岛”
与祖国内地相距遥远
又有高山大河阻隔
这里不通汽车、火车
更没有飞机
所有来自内地的物资
多通过牦牛、骡马等畜力运输
“世界屋脊”探险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从四川出发到达西藏。部队在经过五年苦战,投入11万筑路大军,付出2000多名军民生命的情况下,终于把川藏公路修通。
与此同时,考虑到川藏公路穿越横断山脉,高山林立,险水众多,必须做两手准备。中央提出,再建一条通往 西藏的公路——青藏公路,而且必须尽快修通。
这项任务落在了第18军独立支队身上。被称为“青藏公路之父”的慕生忠将军立下誓言:就是用头拱也要把青藏公路拱出来。
修路是要讲科学的,路线规划最为关键。一支由20多人组成的探路队,赶着马车开始了一场横跨“世界屋脊”的探路冒险。
1953年11月,探路队从青海出发,一路摸索着来到了昆仑山脚下,一段长约1000米的深长峡谷挡在眼前。峡谷两岸仅有一条盘旋上下的羊肠小道,马车难以通行。工人炸石修路,经过两天多的努力,队伍终于闯过了第一道险关。
闯出暴雪封锁
探路队继续前行,闯入荒无人烟的可可西里。一场暴风雪袭来,大雪盖住了身边的一切。队伍中有一名叫顿珠才旦的藏族战士,负责翻译和警卫工作。他主动要求押后,做好探路标记,并请其他队员必须尽快闯出暴雪封锁区域。
暴雪一直下,大雪很快就覆盖了车辙,顿珠才旦和一名强烈要求留下陪他的同志迷路了。傍晚气温骤降,两人被冻得浑身麻木,说不出话来。
顿珠才旦凭着经验、拼命地寻找雪下的红柳枝,把雪融化烧开,不断喝水维持体温。第二天,两人相互搀扶着终于找到了队伍。
又走了几天,探路队终于到了西藏那曲。看来,把这条路一直修到拉萨是没问题的。筑路大军沿着探路队指明的方向,一路披荆斩棘,仅用了 7个多月的时间就修通了青藏公路关键路段,创造了人间筑路奇迹。
在党的领导下,十多万军民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于1954年建成了总长4360千米的川藏、青藏公路,结束了西藏没有现代公路的历史。在建设和养护公路的过程中,形成和发扬了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 “两路”精神。
60年来,西藏改天换地
天堑变通途
2021年考察西藏时
习近平爷爷指出
“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
幸福感更可持续、
安全感更有保障”。
此次西藏之行
习近平爷爷再次强调
“进一步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
幸福感、安全感”。
今天,我们都是小小石榴籽
一起祝福西藏
明天会更好!
作者: 编辑:瞿凯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