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成长营丨实小队员寻溯县委初心 研承担当精神

2025-11-26 10:00:03
来源:“兴化共青团”微信公众号

近日,四(3)中队 12 名少先队员走进兴化县委旧址,开启了一场 “寻溯县委初心,研承担当精神” 的红色研学之旅。队员们通过场景参观、情景体验、温情访谈等多元形式,解码抗战历史中的 “集体力量”,在行走的课堂里读懂“担当精神”,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红色精神的传承之路。

走进旧址,解锁抗敌成功的精神密码

一踏入位于戴窑古镇的兴化县委旧址,昏黄油灯、简陋桌椅组成的复原办公场景便将队员们拉回 1941 年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兴化市青年讲师团的史进叔叔以 “县委如同中队委” 的生动类比,为队员们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县委的背景:“就像班级遇难题需中队委牵头,当年抗战形势危急,兴化急需‘核心力量’带领军民抗敌,统筹所有抗敌任务。”

在展区内,队员们分组开展探究,对照研学单上的 “抗敌分工图”,从史料中梳理 “县委牵头→军队抗敌→百姓配合→儿童团协助” 的协同逻辑。“县委定保护物资计划并通知百姓藏粮,新四军冲锋陷阵,儿童团巡查防泄密,这就像中队定活动方案,中队委执行、同学配合,缺一不可!” 小组代表的分享道出了对抗战 “集体协同” 密码的深刻理解,也完成了研学手册上的 “历史认知” 记录。

情景实践,沉浸式感悟担当力量

参观过程中,队员们对儿童团员袁桂香的故事很感兴趣,尤其好奇当年的儿童团究竟承担着怎样的使命、开展过哪些工作。

“现在我要化身当年的儿童团团员,检查‘路条’坚守‘哨卡’!”在情景体验环节,两位同学扮演站岗放哨的儿童团团员,其他同学手持关键词各异的路条,仅符合条件者方可放行,同时找出伪造路条的“敌人”。体验后,同学们纷纷感慨:“原来站岗放哨这么不容易,当年的儿童团团员们凭着智慧和勇气守护家园,这份责任与担当真让人敬佩!”

温情传承,让红色精神落地生根

“老头子总说‘戴窑是我的家,能为家乡做事,再累也值’。” 在袁奶奶家中,队员们围坐一旁,认真聆听奶奶讲述袁爷爷的一生,袁桂香爷爷从照顾伤员的少年,到解放后为民服务的镇政府工作者,再到关工委讲红色故事的退休老人,队员们手中的笔不停记录着那些平凡又闪光的细节。

随后,队员们来到活动室,用AI软件生成了袁爷爷扎根家乡、奉献一生的影像故事,让袁爷爷的担当精神转化为直观可感的画面,深深印在每个人心中。“袁爷爷不同年龄做的事不一样,但都在为家乡、为集体做事!” 队员们在手册上认真写下感动瞬间,也悄悄埋下了 “以实际行动践行担当” 的种子。

队员们在袁奶奶的讲述中了解到袁爷爷的孙子,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的袁教授也深受爷爷精神的影响,通过视频连线,袁教授的分享让大家深受触动:“普通人做好每件小事就是担当,新时代少先队员可以从帮同学讲题、爱护校园环境这样的日常小事做起。”

活动尾声,红领巾讲解员邹熙雅同学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兴化儿童团的英雄事迹。随后,市图书馆徐薇主任向在场同学郑重推荐了《新安旅行团》一书,为红色学习提供了鲜活读本。

中队辅导员和队员们共同梳理出一条清晰的 “担当线”:从县委、军队与百姓众志成城的集体担当,到儿童团勇挑重担的少年担当,再到袁爷爷矢志不渝的 “一生担当”,最终落脚于新时代少先队员从身边小事践行的 “日常担当”。红色精神在此过程中代代相传,愈发鲜活有力。

这场研学不仅让队员们掌握了抗战史实,更将 “担当” 二字转化为具体行动。红色基因从未褪色,新时代的少年担当正在启航!

《中国少年报》通讯员 张海涛提供线索

  编辑:耿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