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爱学习 >> 行走的思政课

为什么烈士纪念日在国庆前一天?

2025-09-30 10:36:21
来源:中国少年报

今天

2025年9月30日

是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

共和国生日来临之际

我们,以国之名

向烈士致敬!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国庆节前一天纪念烈士

有特殊考虑

2014年9月3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出席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烈士纪念日”是国庆节的前一天。既是铭记英烈,也是告慰英烈,充分体现“国庆勿忘祭先烈”的情怀、突出国家褒扬烈士的主题。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年都会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

岁月无声,丰碑为证

这个从苦难中崛起的国家

从未忘记那些

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身影

从不缺乏那股

为理想奋斗、甘献此身的浩气

今天

让我们与中央红色交通线

伯公凹红色传承人

中宣部优秀理论

微视频宣讲人邹广敦一起

走近“伯公灯与一门七烈士”的故事

伯公灯与一门七烈士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闽粤交界处,有一个伯公凹地下交通站,位置十分关键。交通站有一盏煤油灯,点亮代表“安全”,熄灭代表“危险”。每次共产党地下交通员携带情报或护送人员物资,突破敌人层层封锁来到伯公凹时,只要看到那盏灯亮着,就会感到温暖和力量,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平安“回家”了。于是,这盏普通的煤油灯便有了一个名字——“伯公灯”。

伯公凹地下交通站坚持运行5年之久,始终没有被敌人摧毁。它虽然小,却先后护送两百多名党的领导进入中央苏区,转运六千多担军用物资,还传递了大量文件和情报,为保护中央苏区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伯公灯”也成了交通站安全可靠的象征。

“安全可靠”四个字说起来简单,却是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我叫邹广敦,是‘一门七烈士’邹家的第四代后人。”此前,红色宣讲员邹广敦向福建龙岩市永定区实验小学的队员们讲述了这段壮烈的故事。

原来,邹家人很早就参加了革命,交通站建立后,根据上级党组织安排,全家搬迁到这里,一边用务农做掩护,一边经营交通站。随着交通站的运行,国民党反动派发觉这里“有问题”,却又无法确定,于是先后几次把邹家人抓起来拷问。

“为确保交通线安全,他们面对严刑拷打毫不屈服,直到被残忍杀害,邹广敦红着眼睛沉重地说,“邹家有十三口人被杀,其中包括我的曾叔祖邹作仁、邹春仁、邹佛仁等七位交通员,他们都是党龄三年以上的共产党员,宁肯死也要保守党的秘密……”

墙面上的黑色痕迹是当年烟熏火烧留下的

“看这里——”邹广敦指着交通站外墙上的黑色印记,“每次审讯和屠杀都是一无所获,”邹广敦继续说,“国民党反动派气急败坏,几年里三次把我们的房屋付之一炬,这就是当年烟熏火烧留下的。”

亲人被杀、家园被毁,但活下来的人们没有退缩,他们掩埋好烈士遗体,擦干血泪,重建家园,继续地下交通站的运转,“伯公灯”也一直在这片山林间闪亮……

烈士们的功绩彪炳千秋

烈士们的英名万古流芳

他们为祖国和民族

建立的丰功伟绩永垂史册!

他们的崇高精神

永远铭记在亿万人民心中!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缅怀先烈,继续奋斗

本文刊载于《中国少年报》3614期头版

原标题为《听,伯公灯有故事

                                   

  编辑:瞿凯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