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国防教育训练营:让红领巾与强军梦同行

2025-10-20 09:35:30
来源:中国少年报·未来网

“齐步——走!”

“踏、踏、踏……”

铿锵的口令加上整齐的步伐,少先队员们在河北省国防教育训练营中的身影坚定刚毅。把他们“拧成一股绳”的,是今年9月3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盛大阅兵活动。

为用好九三阅兵这一鲜活的爱国主义教材,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局群团处联合开展的“争当新时代好少年,红领巾请祖国检阅”国防教育训练营活动中,河北训练营在邯郸开营。

“看到解放军叔叔踢正步超整齐,我也想练出这样的气场”“阅兵式上的‘钢铁洪流’太酷了,我想了解更多国防知识”……少先队员们带着憧憬走进训练营,在队列训练、军事模拟训练等活动中锤炼强健体魄,培育百折不挠的积极心理品质,一场浸润心灵的历程令人久久难忘。

2025年10月11日,少先队员参加河北省国防教育训练营活动。

教学:从“筹备”到“体验”,

国防教育训练在

潜移默化中浸润心灵

“我们今天练的不是‘齐步走’,而是当个人动作融入集体时,那种撼天动地的力量。”在训练场上,总教官卢天龙的这句话,让11岁的郭方旭印象深刻。

作为退役军人,卢天龙深知“言传不如身教”。对于训练营的实训课程,他和其他教官们始终坚持“寓教于训”,让国防教育通过一个个细节传递给孩子们。

当有学员动作标准、眼神坚定时,教官会大声表扬:“这个眼神里有‘精气神’!就像受阅战士通过天安门时那样,眼里有光,心中有火!”这种具象化的鼓励,让孩子们对“军人的战斗精神”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卢天龙观察到,每当聊到阅兵话题,孩子们的目光都会变得格外专注,尤其是高年级学员,眼中满是憧憬。他说,“这种自发的向往,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针对不同年龄段学员的接受能力,教官们还设计了差异化教学方法。对于四五年级的低年级学员,教学更侧重示范与鼓励,教官会手把手纠正动作,用“你比昨天进步多了”这类话语给予信心。而对初中等高年级学员,教官则会提出更高要求,一句“以军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便能让他们迅速进入状态,更注重对其“气势与血性”的培养。

“我们不想做一场简单的军事训练,而是要让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真正走进孩子们心里。”团河北省委维护青少年权益部部长周游,作为此次训练营筹备负责人道出了训练营的核心思路。

在筹备之初,训练营以“厚植爱国情怀、塑造积极心理”为核心, 在内容设计上,训练营则跳出了“命令式训练”的传统框架,将军事训练与心理健康教育巧妙结合。

“教官不再是单纯下达指令,而是会告诉孩子们‘为什么要站军姿’‘为什么队列要整齐’。”周游解释道,比如在队列训练前,教官会分享自己的军旅故事,让孩子们明白“令行禁止”背后是集体利益至上的原则。每晚睡前,老师还会带领学员以宿舍为单位复盘当日收获,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训练中的得失,在自我认知中培养积极心态。

“希望孩子们首先能够通过训练树立纪律意识、合作意识,在心中留下坚韧、坚持、坚强的种子,激发他们的强军报国思想和爱国主义情怀。”周游说道。

2025年10月11日,少先队员参加河北省国防教育训练营军事训练。

心声:从“震撼”到“行动”,

青少年立志传承红色基因

“陆军方阵踏步时像‘一个人’一样整齐,连手臂摆动和目光都完全一致,那种团结和纪律,太震撼了!”提起观看九三阅兵时的感受,郭方旭依然难掩激动。

在他眼中,受阅战士的“气场”是纪律严明、团结自信的象征,为了练出这种“气场”,在训练营中,他每天认真参加早操和队列训练,即使腰、腿酸痛,想到战士们的辛苦,也咬牙坚持。

为了让学员们更加直观、切身地感受到中国军人钢铁般的意志,训练营邀请了退伍老兵高建华在红色教育分享会上,以九三阅兵为切入点,结合自身经历为孩子们讲述“为什么要阅兵”。

“孩子们刚重温完阅兵式,正是心潮澎湃的时候,这时候讲国防知识,他们听得格外认真。”高建华不仅分享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还提及《南京照相馆》《731》等影片,引发孩子们的情感共鸣。同时,他还结合阅兵式上的受阅部队、新型武器装备,为孩子们科普国防知识,让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以前觉得国防就是打仗、练兵,离我们小学生很远。”听了英雄事迹分享后,郭方旭说,“国防和每个人都有关,烈士们用生命换来和平,我们也要传承他们的精神,认真学习、遵守纪律,这就是在为国防出力。”

14岁的赵若涵,则在训练营中坚定了自己的“军人梦”。观看九三阅兵时,受阅战士整齐划一的步伐让她萌生了参军的想法——“来训练营前,我就查了参军要求,这几天训练再苦再累,我都没退缩,因为我想向军人标准靠拢。”

在训练中,还有许多瞬间让孩子们觉得“离阅兵战士更近了一步”。郭方旭记得,有一次练习正步走,所有人的脚步声合成一个节奏,手臂摆得一样高,教官的一句“好!就是这样!”,让他瞬间觉得自己“也是阅兵式上的一员”。

李睿阳则在全班练习跑步走时,感受到了“呼吸与步伐同频”的默契,“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和战士叔叔一样精神,再累也值得。” 结营不是结束,而是行动的开始,少先队们纷纷表示,要把训练营的收获融入日常生活。

2025年10月11日,少先队员参加河北省国防教育训练营活动。

期许:从“感悟”到“神会”,

强军报国情怀厚植在青少年心中

短短几天的训练,孩子们的变化肉眼可见。教官卢天龙回忆说,开营第一天早餐时,学员们还略显懒散,纪律意识不强。但经过一上午的互动、学习与基础训练,到了中午,孩子们的精神面貌便有了明显改观。

卢天龙对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说:“结营时,他们的脚步声最齐,唱国歌、军歌时声音最大,那种从内而发的精气神,让我们所有教官都很欣慰。”

曾参加九三阅兵的民兵方队成员井诗惠,在与孩子们互动时,也感受到了青春与家国的“同频共振”。“看到孩子们对阅兵和国防知识充满热情,我特别欣慰。”井诗惠说,她最想向孩子们传递“家国情怀”与“坚持的力量”。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只有心怀家国,才能明确成长方向。而坚持,是实现理想的基石。”井诗惠期许,孩子们能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一代,既要有仰望星空的志向,也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

虽然训练营只有短短几天,但其带来的影响是长远的,不仅能让孩子们树立纪律意识、合作意识,更能激发他们的强军报国情怀与爱国主义精神。

训练营结束后,郭方旭打算从整理书包、遵守课堂纪律做起,还想把英雄故事分享给同学。李睿阳计划养成按时起床、自己叠被子的习惯,牢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号召。赵若涵则说,以后遇到数学难题,会用训练时的毅力去攻克,朝着“参军保家卫国”的目标努力。

“希望孩子们能在心中种下坚韧、坚持、坚强的种子,用‘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周游对此次训练营的效果充满期待。

在他看来,这场国防教育训练营就像一座桥梁,让孩子们赞叹九三受阅方阵的热情从“屏幕上”走进“生活中”,让国防教育从“理论上”落到“实践中”。

当少先队员们带着训练的收获、心中的梦想回到校园,他们将成为新时代国防教育的受益者——用少年之力,以红领巾之姿,向祖国致敬,长大后护家国安宁!

  编辑: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