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 >> 新作抢先看

《指尖上的中国》:用指尖触摸文明肌理

2025-08-19 16:49:36
来源: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在数字时代,当孩子们被短视频、游戏等碎片化信息包围时,让我们以书为媒,书写一份独特的传承答卷。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出版的“指尖上的中国”系列是一套非遗通识读物,它以“器物和手工艺”为纽带,串联起中国人的生活史、智慧史与审美史,为青少年打开了一扇触摸中华文明肌理的窗口。

非遗解码:藏在日常里的中国智慧                      

关于非遗传承一直秉持的“见人、见物、见生活”保护理念,这套书给出了生动注解。不同于传统典籍的宏大叙事,“指尖上的中国”选择从日常生活的细微处切入:

在《玩趣千年》里,风筝制作的“四艺”——扎、糊、绘、放,不仅是技术上的传承,更寄托着“自由飞翔的梦想”。

(插图选自“指尖上的中国”系列《玩趣千年》)

在《滋味乾坤》里,蒸、煎、卤等烹饪手法的演变,折射出中国人“民以食为天”的生存智慧。

(插图选自“指尖上的中国”系列《滋味乾坤》)

在《筑造精妙》里,夯土墙、斗拱结构、排水系统等建筑细节,则展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营造哲学。

(插图选自“指尖上的中国”系列《筑造精妙》)

这种“以小见大”的方式,让抽象的文化概念转化为可触摸、可感知的生活细节。让孩子们发现:原来中华文明并不止于遥不可及的博物馆陈列,而是渗透在衣食住行中的活生生的传统。这恰好也与今年遗产日“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的主题相呼应。

跨学科实践:给遗产保护注入青春力量                      

作为一套面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图书,该系列巧妙融合历史、科技、艺术、地理等多学科知识,构建起立体的认知网络。

例如,《筑造精妙》中对“排水工程”的解读,既涉及地理水文知识,又关联古代城市规划智慧,更延伸至现代环保理念。

(插图选自“指尖上的中国”系列《筑造精妙》)

《滋味乾坤》中“水果蘸酱油”等创新食谱,在传统工艺与现代饮食的碰撞中,激发孩子对“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当榫卯结构遇见力学原理,当剪纸艺术邂逅美学设计,少年的思维边界在跨维度的探索中不断拓展。

书中每篇文章后还设有“指尖工坊”,让文化遗产日不止于观赏:用橡皮体验活字印刷,以七巧板理解精妙的几何比例,这些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实践活动,完美诠释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倡议。

简易七巧板制作示意(插图选自“指尖上的中国”系列《玩趣千年》)

视觉档案:500幅手绘构建非遗素材库                      

这套书的匠心,还体现在插图的创作上——500余幅写实手绘插图,堪称纸上的非遗数字博物馆:青铜器的独特造型、刺绣的美丽纹样、皮影的镂空技法……这些严谨的视觉记录,既还原了诸多细节,为非遗技艺建立了图像档案,又以符合世代审美的表达方式,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机。 

西汉彩绘青铜鱼釭灯(插图选自“指尖上的中国”系列《玩趣千年》)

皮影故事《孙悟空大战哪吒》(插图选自“指尖上的中国”系列《玩趣千年》)

非遗保护的最好方式,是让下一代爱上它们。在这个特别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们期待更多孩子通过这套书,理解“文化遗产”的含义,更好地爱上非遗。

当风筝在蓝天下舒展,当剪纸在指尖绽放……中华文明的璀璨,将会通过少年的眼睛与双手,续写新的篇章。                            

作者:  编辑:耿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