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
在广州火热启幕
赛场内外澎湃着拼搏激情
岭南大地洋溢着运动活力
为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全运魅力
解锁新闻实践乐趣
11月15日
36名来自五湖四海的小记者
抵达广州
中国少年报·未来网小记者
全运会探访活动正式启航
他们怀揣好奇与热爱集结
带着笔记本和相机
奔赴这场热血与成长交织的青春之约
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
我们来啦!

中国少年报·未来网小记者与135名全运会信使合影
初遇即“卷”:笔记本写满奇思,眼里闪着星光

集合日的阳光泼洒金辉,来自五湖四海的小记者们刚碰面,便热络得像老友重逢。“你准备了哪些采访问题?”“先说说你的想法呀!”分组培训会上,笔尖在笔记本上沙沙作响,一个个天马行空的问题被认真记下,眼里的期待快要溢出来,仿佛下一秒就想冲到现场大展身手。
排球赛场:踮脚追光,笔尖“抓”住每声呐喊

中国少年报·未来网小记者在十五届全运会男子U18组排球比赛现场观赛
广州体育馆内,排球赛事正酣!十五届全运会男子U18组排球比赛的现场,澳门对战福建,“战火”一触即发!
小记者们踮着脚尖、睁大眼睛,生怕错过任何精彩瞬间——运动员腾空扣球的呐喊、拦网成功的欢呼,甚至擦汗时的细微动作,都被他们用文字细细描摹、用相机悄悄定格。

中国少年报·未来网小记者在十五届全运会男子U18组排球比赛的现场
“福建队自由人为救一个刁钻的扣球,整个人飞出场外摔倒,却立刻爬起归位!”小记者占晨熙在本子上用力写下:“福建队,虽败犹荣!”来自澳门的陈芯琳则为澳门队捏紧了手心:“澳门队对阵福建队,我的心跳跟着比分起落,最终澳门赢了!这不仅是胜利,更是少年韧劲,不怕输,更敢赢!”
还有人在这场比赛找到了新的目标——这是澳门小记者梁佩盈人生中第一次走进会场观看大型赛事,震撼的场地布置瞬间让她心生向往,当她看着工作人员全程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忙碌而专业的身影,深深印在她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这次经历也让我有了一个新目标,我希望未来有机会也能成为大型比赛中的工作人员,为赛事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少年报·未来网小记者与广东全运会小信使互动
赛场内,外省小记者与广东全运小信使的“一对一互动”格外暖心,你问我答间,全运故事混着岭南乡音,在空气里悄悄流淌。
射击赛场:秒变“安静星人”,定格每份专注

中国少年报·未来网小记者在射击现场观赛
如果说排球赛场是热血沸腾,射击赛场便是“静得能听见心跳”。
小记者们屏住呼吸、轻手轻脚,紧盯运动员的每一个动作:举枪、瞄准、击发,连得分数字都一笔一划认真记录,偶尔用眼神交换感受,生怕打扰这份极致专注。
“选手端着气枪微眯双眼,贴有喜羊羊贴标的板房红灯亮起。‘嗖’的一声,橙色飞碟高速飞出,迎着风掠过赛场。运动员看准时机轻扣扳机,‘砰’的一声白烟升起,飞碟瞬间击碎!”广东小记者钟伊恬的描述绘声绘色,把赛场的紧张与精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眼前。
场外拾趣:解锁岭南浪漫,指尖碰出文化火花

中国少年报·未来网小记者寻访罗洞非遗工坊
赛场之外同样滚烫!傍晚的罗洞非遗小镇亮起暖灯,大家一边品尝特色美食,一边了解非遗技艺——指尖抚过刺绣的细腻纹路,耳边传来玉雕的清脆声响,笑声混着文化的香气,成了最特别的采访素材。餐后的创作会更是灵感迸发,文字在笔尖越写越鲜活。
小记者何雨晴对一天中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比赛现场,而是这场傍晚的非遗探访。“我对今天的参观印象最深刻的是扎染,它非常漂亮,我希望能把这份手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知道!
对话青春:与引导员、啦啦队共赴热血之约

中国少年报·未来网小记者与全运会啦啦队成员互动
周日清晨的华南农业大学,活力值直接拉满!小记者们分组行动,同时采录全运会背后的故事,脚步声、说话声此起彼伏。
“除了笑容和自信,还有什么动作能让观众瞬间‘燃’起来?”啦啦队队长王广顺第一个被“逮住”。他扬起脸庞,提高音量:“空翻、抛接,只要精彩动作出现,观众马上给掌声,这是给勇气最直接的回礼。”
另一边,小记者们围着全运会开幕式引导员刘佳颖、董欣雨,听她们讲述“心都要跳出来”的幕后故事;与残特奥会开幕式执旗手与圣火引导员交流,从他们的分享中,感受到了对赛事的期待与满满的热情;跟着手语工作人员学习手语,读懂这份职业的责任与温暖;跟着华南农业大学全运会啦啦队喊口号、跳舞蹈,感受青春活力扑面而来。
“我们带着问题而来,又带着比答案更重的体验离开。原来“燃”可以是一句口令、一个眼神、一次踩高,甚至是一场短暂的信任。”小记者梁赟儿在这次采访中找到了她想要的答案。

全运会手语工作者吴鑫昊和张烨向中国少年报·未来网小记者教学手语

中国少年报·未来网小记者对话全运会开幕式引导员刘佳颖、董欣雨


中国少年报·未来网小记者对话全国残特奥会执旗手甘筱川与李鸿洋
大家举着相机拍视频、定格笑脸,镜头里的每一个瞬间,都是新闻创作的“宝藏素材”。采访小组群里,你帮我打磨稿件,我为你补充细节,每篇作品都浸满温度。


中国少年报·未来网小记者对话全运会啦啦队队员王广顺、罗素素、张锦涛、吴恙、许颖彤
离别藏珍:笔记本写满故事,心中装满成长

离别的时刻,小记者们的背包沉甸甸的——笔记本上写满采访实录,相机里存满精彩瞬间,心里装满说不尽的感动与不舍。“我学会了观察与提问,更读懂了全运精神和岭南文化的魅力!”一名小记者紧紧抱着笔记本说道。澳门小记者庄凯帆望着来自上海的小记者胡瀚允问道:“这会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吗?”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笔尖追光,少年有梦。这群小记者用脚步丈量赛场,用心灵感受热爱,用文字记录下属于他们的全运故事。这便是新时代少年的模样: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笔下有力量!

本报记者:魏金宇 拜晓艺
参与活动小记者:梁赟儿、石景恒、占晨熙、庄凯帆、廖子墨、管紫钦、欧宗明、钟伊恬、张靖童、王迎焱、廖彩辰、梁佩盈、陈芯琳、黄园媛、韦嘉文、覃韵嘉、莫欣妍、何雨倩、吕旻祺、马文慧、向紫棽、郭欣怡、郭明萱、王若然、胡贤玮、张睿哲、唐浩睿、甘可欣、王皓翔、张致立、颜莞桐、胡瀚允、金恩羽、王薇淇、淮静宜、朱长金玺
编辑:郭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