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小记者 >> 校园直通车

家门口的“暑”光③|“我妈妈是快递‘超人’!”解锁宁夏孩子们暑假的N种可能

2025-08-22 20:14:39
来源:中国少年报·未来网

编者按                                                

暑期是少年儿童放松身心、收获成长的时间,但暑期“看护难”也是许多家庭存在的痛点。如何才能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快乐、充实的假期?

今天我们继续推出“家门口的‘暑’光”系列报道第三期,聚焦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以下称为宁夏银川)小学生爱心暑托班的生动实践,看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乐享假期生活。

清晨,宁夏银川的一个暑托班里,孩子们正把志愿者老师团团围住。“老师老师,今天我要做什么呀?”话音未落,走廊里就传来“咚咚咚”的脚步声——小学员任同学兴奋地抱着一大堆彩笔冲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一群叽叽喳喳的小伙伴。这边孩子们还在模仿跳傣族舞,那边红色故事会又传来阵阵掌声……这个夏天,银川的孩子们不是在普通的教室里上课,而是在一个个充满惊喜的“快乐星球”上探索。

01 快递“超人”童画绘

在贺兰县星艺堂艺术教室的暑托班里,画笔发出“沙沙”声。这里的孩子们有个共同点——他们的爸爸妈妈都是附近忙碌的快递员。教室不远处就有个快递集散点,旁边小区里还开着三家快递站。暑托班负责人马超说:“开在这儿,就是图个方便,让快递员的孩子暑假有个安全好去处,也帮家长们减轻负担。”

为了让孩子们更加了解父母的职业,暑托班安排了一堂特别的绘画课,主题是《致敬百业劳动者之快递员》。

“看!我画的是妈妈在送快递!”小学员魏蕾说,“我陪妈妈送过几次快递,才爬了两栋楼,腿就酸得走不动路了。妈妈天天这样,太不容易了。”旁边的小伙伴海思成使劲儿点头,“我妈妈也是每天送快递,简直像‘超人’一样厉害!我要好好读书,以后发明个能爬楼的机器人帮她,让她轻松点儿。”

这堂课,让孩子们明白了爸爸妈妈每天跑来跑去,是为了把包裹准时送到,也是为了给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这份在平凡岗位上的认真和坚持,就是爸爸妈妈教给他们最实在的东西。

看着画纸上的快递“超人”,马超心里也暖洋洋的。这些画,是孩子们给爸爸妈妈的一份心意,也是这个暑托班为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家庭送上的一份支持。

02 我的身体我做主

“身体上有哪些部位?”志愿者肖佳怡的问题刚抛出,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回答:“头部!”“膝盖!”热闹的互动拉开了贺兰县迎宾社区暑托班“青春守护防线:未成年人防性侵自护指南”主题教育活动的序幕。

通过“指指看”游戏,肖老师让大家指出身体部位,自然地引入了“隐私部位”的概念。起初,孩子们有些腼腆害羞,但在肖老师耐心的引导下,大家很快明白了:隐私部位是每个人的“小秘密”,需要好好保护,也要尊重他人的“小秘密”。

为了让知识更直观,肖老师分发了画有男孩女孩的图片和彩笔,让孩子们圈出需要特别保护的隐私部位。

紧接着,肖老师还通过“情景演练”让大家学以致用。几位小朋友自告奋勇上台,演绎遇到陌生人触摸时的做法。孩子们都掌握了“大声说不、赶快跑开、立刻告诉信任的大人”的应对方式。

演练刚结束,小学员宁宁就恍然大悟:“之前公交车上有个叔叔碰我,我心里特别不舒服,原来那是不对的!”旁边的彤彤也用力点头:“我也遇到过!以前只会害怕,现在我知道要马上跑开,并告诉大人!”

看着孩子们自信的模样,肖老师说:“这堂安全课就像给孩子们装备了一面坚固的‘护身小盾牌’,能帮助大家认识身体,保护自己,学会大声说‘不’!”

03 红色地标会说话

“兴庆区的每一处老地方,都藏着不褪色的革命故事。”在银川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暑托班举办的“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故事宣讲”活动现场,兴庆区玉皇阁北街街道永康社区的王秀红书记指着屏幕上的街景照片说道,“鼓楼、玉皇阁、实验小学……这些伴随我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长大的地方,当年都是播撒革命火种的地方,见证了咱们宁夏先辈们的热血和担当!”

孩子们一个个睁大了眼睛,听得入了迷。“我每天都会路过鼓楼,但一直不知道它是咱们中共宁夏第一个特别支部的旧址!”“原来实验小学是宁夏少年抗日战地服务团的发源地!”大家热火朝天地讨论着,感觉对脚下这片土地的了解更深了。

8岁的小学员陈峻涛特别激动,小脸都红了:“以前我只知道祖国很强大,不知道她也有过弱小的时候,现在知道了,觉得特别感动!我以后要当科学家,设计最厉害、最聪明的战斗机,保卫我们的祖国!”小学员张欣恬说道:“今天的幸福生活真的来之不易,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牺牲换来的。他们那种不怕困难的精神,会一直激励我好好学习!”

活动结束了,孩子们走出活动室,再看熟悉的鼓楼、玉皇阁,眼神都不一样了。它们不再只是街边的老建筑,而是藏着动人故事的“时光宝盒”。这次特别的“红色历史课”,让家门口的风景有了新的意义。马紫嫣说:“以后我每次路过,都会想起今天听到的故事,记住那些为了今天美好生活努力奋斗的人们。”

04 团结种子心中种

银川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各族群众团结互助、亲如一家。不少暑托班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设计成主题课程或活动,让孩子们认识多彩民族、感受团结力量。

贺兰县迎宾社区暑托班的活动室里,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这是蒙古族的蒙古包!我认识那个尖尖的顶!”“哇,她的裙子像开屏的孔雀,是傣族的!”活动伊始,志愿者们通过展示多彩的民族服饰图鉴和特色建筑影像,带领孩子们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民族文化发现之旅”。回族小姑娘任雨儿全程小手举得高高的,抢答积极,“平时放假在家只想看电视,今天太棒了!认识了这么多漂亮的民族服饰,还交到了新朋友!”她兴奋的话语,道出了许多孩子的心声。

贺兰县星艺堂艺术教室里则是另一番景象,孩子们正专注地描绘着象征团结的大石榴。小学员马琪彤和她的回族小伙伴头碰头,边画边分享着自己民族的有趣习俗。“每个民族的特色都很奇妙!”回族男孩杨子旭由衷感叹。活动尾声,教授绘画的回族老师金梦拿起一幅作品,说道:“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石榴会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征了吗?因为紧紧抱在一起的籽儿,才是最甜蜜的呀!”

在宁夏,这样的暑托班还有很多。今年暑假,共青团宁夏区委组织5407名青年志愿者,组建成752支服务队,走进全区758个点位,为24918名孩子撑起了既安全又有趣的暑期托管天地。志愿者们既当老师又当朋友,围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素质拓展、自护教育、思想引领与心理辅导等内容,提供温暖的暑期托管服务,让孩子在学习里找到成就感,在游戏中学会自我保护和交往。这一项目还被纳入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25年民生实事。

未来,这份关爱还会被送到更多的角落,让更多孩子既玩得开心又长得稳当,假期处处有“趣”处。

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 李昀阳 王晓青

视频剪辑 郭超 王晓青

【家门口的“暑”光 | 往期报道】

家门口的“暑”光 ①|快乐加载中……点击开启通城娃的元气暑假

家门口的“暑”光②|那些“长大了的小不点”,成了孩子们的“小太阳”

作者:  编辑: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