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飘扬的暑假,
少先队员们传承红色基因,
用脚步丈量成长,
在劳动中锤炼本领,
在探索中点亮智慧,
用行动书写精彩故事!
画出“抗战时光机”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第三小学,开展了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实践活动。
活动中,队员们有的化身“小记者”,认真画出“抗战时间轴”,用彩笔串联起从“九一八”事变到抗战胜利的关键节点;有的化身“寻访员”,举起相机记录家乡城墙的弹痕、英雄纪念碑上的铭文;还有的化身“战时小编辑”,让泛黄的《解放日报》在铅笔复刻中重现。
用彩笔画出英雄的模样。
在队员们拍下的照片中,高铁穿山越岭的图片与骡马运输的老照片形成震撼对比;在给赵一曼的信中,一位队员写道:“您期待的黎明,现在每天都会准时到来”;在国防科技角,矿泉水瓶变身火箭炮筒,纸板组装成了辽宁舰模型……每件作品里,都藏着队员们的创意和爱国的心。
活动结束后,队员们表示:“要铭记历史,珍惜当下,让红色薪火代代相传!”
中越青少年“手拉手”
8月20日晚,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文山龙誉广场灯火辉煌。2025年中越青少年"手拉手"研学营在欢声笑语中正式启动。来自越南宣光省、老街省的11名青少年和文山州的15名小伙伴欢聚一堂,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友谊之旅。
由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少工委主办,共青团文山州委、文山州少工委、共青团昆明市委、昆明市少工委承办,文山州外办协办的“友谊传星火 牵手向未来”2025年中越青少年“手拉手”研学营开营仪式在文山龙誉广场举行。
“我希望越南的青少年与中国文山的青少年能够有机会交流各自国家的文化与风俗习惯,共同探索彼此独特的魅力。这次研学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对方,建立起牢固的友谊。”越南黎贵顿中学学生郑玉光说。
“看着熟悉的中国伙伴和远道而来的越南朋友,我的内心满是期待与喜悦。这次研学,就是一次传递火炬、守护友谊的旅程。”文山实验小学学生汪可晗说。
开营仪式后,两国青少年还为大家献上了精彩纷呈的演出,用歌声和舞蹈传递友谊。这次活动不仅为两国青少年搭建了交流的桥梁,更让中越友谊的种子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从课堂到舞台
守好“祖宗海”
“我以后要像爷爷一样,当南海的守护人……”8月20日,在海南省三沙市永兴学校举办的暑期兴趣班结课仪式上,由支教团队师生自编自演的话剧《每一朵浪花都记得》真情上演,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话剧以渔船、罗盘、更路簿等海洋元素为线索,再现老渔民乘风破浪、坚守海疆的感人故事,传递出三沙先辈坚守“祖宗海”的深情与担当。
话剧《每一朵浪花都记得》在“蔚蓝师语 服务南疆基础教育”琼台师范学院2025年三沙暑期兴趣班结课仪式上演出。
支教志愿者通过走访渔民、查阅史料,完成剧本创作,并邀请渔民子女参与表演。小伙伴们虽表演稚嫩,却真切体会到南海文化的深沉与主权三沙的意义。
话剧《每一朵浪花都记得》剧照。
“要让孩子们知道,眼前的这片海、每个岛礁,都是老一辈坚守而来的。”指导教师郑翔鹏说。话剧虽短,却如一颗种子,让爱岛守海的信念在小伙伴们心中生根发芽。
跟着全国劳模
解锁“劳动密码
近日,江苏省无锡市安镇实验小学尚真小记者站的队员们,走进无锡华能电缆有限公司,寻访“全国劳模”陆伟庆叔叔,探寻线缆制造的奥秘与劳模背后的奋斗故事。
队员们在“全国劳模”陆伟庆叔叔的带领下参观车间。
在陆叔叔的带领下,队员们深入车间和展示厅,亲眼见证铜丝如何经过一道道工序,“变身”为规格不一的线缆。高度自动化的设备和工人们精准的操作,让大家感受到现代工业科技的严谨与高效。
陆叔叔分享了自己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钻研技术的经历——为练技术,他每天提前到岗;为攻克“型线绞合易翻转”等行业难题,他带领团队反复试验、精益求精。他说:“把简单的事做一千遍、一万遍都不出错,就是不简单。”
队员们围在陆叔叔身边认真听讲解。
活动结束后,队员们纷纷写下感悟:“劳动创造美好生活”“面对困难要不放弃、想办法解决”“要在劳动中长见识、练品格”……这些真挚的话语,传递出他们对“奋斗”与“担当”的深刻理解。
来源:中国儿童报微信综合整理自北疆忠诚卫士、云南少先队、三沙市人民政府网、无锡市安镇实验小学
作者: 编辑:瞿凯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