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各地少先队组织纷纷开展主题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少先队员争做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新时代好少年,努力成长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走进博物馆 探访老兵
新学期伊始,当许多学校还在教室里进行常规开学教育时,江西省高安市第六小学的队员们已经踏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之旅。学校创新教育形式,将“开学第一课”的课堂延伸至校外,通过“馆校结合”+“走访英雄”的沉浸式教育模式,为队员们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博物馆里感悟历史厚重
9月1日开学第一天,江西省高安市第六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就走进高安市博物馆“岂曰无名 山河为证”抗战历史主题展厅,在这里开启了新学年的第一课。
在庄严肃穆的展厅内,队员们跟随讲解员的讲述,认真观看展览,仔细聆听讲解。一件件珍贵实物、一幕幕历史画面,让书本上的历史变得真实可感。队员们不时驻足凝视,积极提问,低声交流,仿佛穿越时空,亲历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民族记忆在这一刻变得可触可感,抗战精神在无声中浸润着每个队员的心田。
老兵家中传承红色基因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月2日下午,党员教师和少先队员代表,前往抗战老兵何荣森爷爷家中,继续开展“开学第一课”的第二篇章。
少先队员们为何爷爷献上红领巾,并唱了《种南瓜》与《那些花儿》两首歌曲,清澈纯真的嗓音仿佛带着所有人穿越时光,感受到烽火年代中不屈的希望。歌声里,有对先辈艰苦奋斗的无限敬仰,也有对当下和平年代的由衷感恩。
虽已高龄,何爷爷讲述起抗战时期的峥嵘岁月依然精神矍铄、语气坚定。队员们凝神静听,仿佛置身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之中。在温馨而肃穆的互动环节,孩子们踊跃提问,何爷爷耐心解答,红色薪火在这一问一答间悄然传递。
随后,学校少工委主任左雯代表全校少先队员向何爷爷敬赠了寓意英雄精神的书画作品,并动情说道:您是抗战岁月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是国家的英雄,也是我们全体师生敬仰的榜样。这些书画作品虽笔触稚嫩,但一笔一画都满载着我们最深的敬意与最美好的祝福。衷心祝愿您福寿安康,也愿我们的到来能为您带来快乐与温暖。
从博物馆到老兵家,这场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不仅让抗战历史变得鲜活,让英雄形象更加可敬,更在队员们心中深深埋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烽火耀童心 戎光启新程
开学初,江苏省镇江市江滨实验小学的少先队员寻访了参加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的老战士陈久丰爷爷,开启“烽火耀童心 戎光启新程”导师思政课堂。
聆听热血荣光
已有70多年党龄的陈爷爷精神矍铄,他深情回顾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爷爷用朴实而坚定的语言,讲述了志愿军战士们为了祖国安宁,在极其艰苦恶劣的环境下,与强大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的感人故事。
“我们签下生死状,按下血手印!有敌没我,有我没敌!”爷爷的话语铿锵有力,仿佛将孩子们带回了那个热血澎湃的年代。
一张张奖状,一枚枚军功章讲述着陈爷爷不平凡的一生。那泛黄纸页的背后,是枪林弹雨的冲锋、是孤身坚守的阵地、也是与他并肩作战却未能归来的战友们。孩子们静静地听着,仿佛听到了冲锋号,听到了隆隆炮火,也听到了一位老战士胸腔里那颗永不褪色的赤子之心。
致敬不朽功勋
队员们围在爷爷身旁,全神贯注地聆听着每一个细节,眼神中充满了对英雄的敬佩与感动。听到动情处,队员们不由地举起右手,为陈爷爷献上庄严的队礼。红领巾与爷爷珍藏的军功章相映生辉。队员们用稚嫩而真诚的声音表达了对爷爷保家卫国、英勇奋战壮举的崇高敬意。
传承红色基因
活动后,队员们迫不及待向导师王老师分享自己的感悟。王老师鼓励队员们要铭记历史,以英雄模范为榜样,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好好学习,锻炼身体,树立远大理想,将来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
强国复兴有我 争当新时代好少年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激发少先队员爱国热情,传承红色基因,9月6日上午,由浙江省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工委主办、营地发展部大队承办的“强国复兴有我 争当新时代好少年”——“红领巾爱国防”主题队日活动在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成功举行。
精彩活动
抗战专题讲座
来自营地发展部大队的中队辅导员张老师,以“弘扬抗战精神,向胜利再出发”为主题,与队员们进行了交流。
气火箭制作与发射
队员们动手制作气火箭模型并在教官协助下发射火箭,深切感受科学知识与国防应用的奇妙融合。
战场救护
队员们学习基本的创伤包扎方法与自救互救技能,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与守护的意义。
捕俘刀
队员们在一招一式的体能训练中磨练意志,感受军人坚韧不拔的精神气概。
激光射击
队员们手握模拟95式步枪、真实体验激光瞄准与射击,极大地锻炼了队员们的观察力、专注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组织有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队员们在学习实践中掌握了基本的国防知识、自救互救技能和感悟到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团结力量并纷纷表示要更加努力学习、锻炼体魄,将来为祖国的强国复兴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 编辑: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