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要闻

全国多地开展“石榴籽一家亲”西藏与内地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 让一颗颗石榴籽抱得更紧、红得更艳

2025-09-09 07:56:16
来源:中国青年报

“我从小就想去天安门广场看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今年年初,西藏山南市贡嘎县吉雄镇小学的扎西拉姆,和来自山南市12个县市的22名各族青少年代表一同来到首都北京,他们走进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与42名汉族、回族学生结对交朋友,同上一堂古诗课。

今年恰逢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一条条洁白的哈达连接心灵,一场场精彩的互动传递情谊,从黄浦江畔到泰山脚下,从延安宝塔到珠江三角洲,全国多地多场丰富的“石榴籽一家亲”西藏与内地青少年交流活动接续开展。

京藏少年手牵手,结对交友心更近

今年年初,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六年级二班的教室里热闹非凡,欢声笑语不断,来自西藏山南市的各族青少年代表与42名汉族、回族学生欢聚一堂,远隔千山万水的两地少年儿童坐在一起,聊少年梦想。

“今天我准备的礼物是一把书法扇子,这把扇子有和而不同、融以共进的意思,也蕴含着各民族间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深远意义。”海淀区民族小学六年级二班的邢涵露激动地说,“今天我将它送给我的小伙伴,希望它能将这份团结与友谊,传递给更多同学。”

扎西旺姆也迫不及待地分享自己的礼物:“我带来了一个金刚九眼绳,一袋炒青稞。金刚九眼绳相当于护身符,有远离灾难的寓意。我想虽然自己不能常常来北京,但是希望金刚九眼绳带给你们平安幸福,代表我和你们一直在一起。”

孩子们互换精心准备的礼物,在结对卡上留下了对伙伴的美好祝福。

六年级三班的白子墨是学校的红领巾讲解员。能带着远道而来的朋友,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校园时走过的路参观学校,让白子墨很激动:“作为红领巾宣讲团的一员,能向小客人们讲解民族小学的百年校史,介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当天的事,我感到很荣幸。”

白子墨发现,西藏的同学听得很认真,“我能从一双双真挚的眼睛中看出他们对民族小学的好奇与喜欢。当我讲解完,他们用热烈的掌声回应我时,我想掌声表达的不仅是对我的感谢,也藏着京藏同学之间的真情与喜悦。”

七天六晚的结对交流活动里,西藏的孩子们参观了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西藏山南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白玛旺扎感慨地说:“走进北京,走进这里的校园,是孩子们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的难得机遇。这里的每一项活动都可以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他们的前行方向。”

云端架起友谊桥,藏汉伙伴心连心

不只在线下碰面,全国多地与西藏青少年的交流活动在云端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近两年,陕西汉中市勉县实验小学和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措果乡中心小学的少年队员们,常在云端见面。他们用面对面视频的方式在课堂上交流学习,你一言我一语,两地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相互介绍兴趣爱好、学校环境、学习情况、家乡发展。

教室里,两地孩子盯着屏幕,眼神中充满好奇与友好。

陕西汉中市勉县实验小学的少先队员说:“能和西藏小伙伴直接交流,感觉特别亲切。”“我们虽然相隔很远,但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的有趣之处”。

措果乡中心小学的学生在线上齐声喊出了“很高兴认识你”。跨越千山万水,云端为两地学校搭起友谊桥,让孩子们在交流交往交融中增进友谊。

陕西汉中市少先队总辅导员周巧介绍,近年来陕西汉中市积极组织各校开展“石榴籽一家亲”主题队会队课,汉中洋县青年路小学晨星中队和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曲当乡扎小学五年级少先队员们一起开展了“石榴籽一家亲”《乘新时代春风 逐梦星辰大海》线上云队课;汉中城固县集灵小学与西藏萨嘎县旦嘎乡完全小学也举行了云端队课,共庆“六一”。

今年4月15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当天,一场特殊的“国家安全教育课”在江苏泰州凤凰小学教育集团引凤路校区和西藏拉萨曲水县小学同步举行,两地师生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同上一节课。

活动伊始,两地学生以“我的家乡我来夸”为话题,相互展示各自的文化特色与发展成就。泰州学生以“水城慢生活”描绘苏中水乡的宜居画卷,曲水学生则自豪分享西藏的壮美山川与民族风情。围绕“国家安全”主题,孩子们结合生活场景畅谈感悟,曲水学生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角度阐述安全的重要性,泰州学生则聚焦科技自立自强、食品安全等领域,强调“小细节”与“大安全”的紧密关联。

在湖北,武汉大学附属外语学校与西藏山南市东辉中学的少先队员们通过云端携手,共同举行少先队建队日主题活动。

庄严的出旗曲通过网络传遍两地,少先队员们向队旗敬礼,他们脸庞稚嫩但神情庄重。

武汉大学附属外语学校七年级十二班的陆子萌作为少先队员代表发言,她说:“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优良品德,虽然我们与西藏的同学相隔千里,但我们的心是紧紧相连的,我们要一起努力,做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时刻准备着!”两地少先队员共同庄重宣誓。坚定有力的呼号声,在云端久久回荡。

夏令营里共成长,藏粤情谊别样浓

这个暑假,来自广东东莞、珠海的60余名青少年走进西藏林芝,两地青少年在为期一周的交流中,共同举办多场文艺汇演,一同走上高原戍边路,结下了深厚情谊。

林芝市巴宜区小学四年级二班的次旺卓玛印象最深的是和广东少先队员们同上一堂少先队活动课,“课堂上老师让我们一起做手工,还有拆盲盒结对的环节。我和广东的同学聊了很多两地的文化,我知道广东有荔枝、龙舟,还有很多高科技的电子产品。”

为两地百余名少先队员上队课的林芝市八一镇小学辅导员赵玉函介绍:“我们在盲盒中设计了两地元素,代表林芝的盲盒里装着桃花、青稞、牦牛元素的挂件,代表广东的盲盒则有莞草、荔枝、龙舟的饰品。孩子们以抽到的元素结对,交换名字、民族习俗,留下联系方式,结成好朋友,希望能用青少年喜爱的形式,引导两地少先队员对家的热爱,对国的认同,对团结的珍视。”

暑假期间,许多双向奔赴在西藏与内地间上演。广东的孩子走进西藏,西藏的孩子也有机会来到珠江畔。7月22日,57名西藏林芝市工布江达县的师生来到广东中山,与中山市迪茵公学的师生共同开启暑期友谊之旅。

在中山气象科普馆,藏粤青少年的探索热情被点燃。“高温、暴雨等天气是怎么产生的?”“中山都有哪些特别的天气?”孩子们一边参观,一边提问。他们通过参观和亲手操作精密仪器,感受自然力量。

踏上深中通道西人工岛的观景平台,壮阔图景豁然展开。观看我国桥梁及海底隧道发展历史、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发展历程、深中通道创新成果的视频,让藏粤两地青少年零距离感受新时代中国速度与中国力量。

西藏林芝市工布江达县中学的洛桑边觉兴奋地说:“这次夏令营让我感受到了广东的繁华与活力,也让我与中山小朋友的友情更加深厚。我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注意到,两地青少年在共同了解深中通道等国家重大工程时,眼中闪耀的不仅是好奇与惊叹,更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切认同。”团中山市委学校部部长李昀蔚介绍,“我们通过精心设计参访行程,让西藏青少年与中山青少年共同探秘气象科学、领略国家工程,在互动交流中自然而然地增进民族情感。”

李昀蔚认为,这样的活动更能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能有效打破地域隔阂,让不同民族的青少年在共同体验中建立深厚友谊。“中山已经连续4年开展了5批次西藏中山青少年交流活动,藏族学生给我们留下的一条条感言,正是这种情感共鸣的真实写照。我们将继续创新交流形式,丰富活动内涵,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花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呈宣

作者:  编辑:瞿凯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