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宫协会“流动少年宫”活动项目工作指引(试行)发布

2025-10-31 08:01:29
来源:全国少工委

“流动少年宫”公益项目是2008年起,由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在全国青少年宫系统广泛倡导开展并实施的一项公益实践活动,各地青少年宫整合自身资源,以流动服务为载体,为青少年群体参加校外实践,搭建一个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外教育活动平台,为更多青少年,特别是农村学校、偏远地区、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等群体,提供接受校外教育的机会。通过常态化、长效化地开展科技实践、文体艺术、安全教育、心理健康、生活劳动等活动,丰富青少年校外生活,助力青少年全面成长。为和谐社会建设、文明实践推进、校外教育城乡一体化提供有力支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助力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为进一步推动“流动少年宫”活动广泛组织开展,促进校外活动资源,更大范围地满足广大少年儿童的多元化需求,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中国青少年宫协会“流动少年宫”活动项目工作指引(试行)》,现予发布。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流动少年宫”活动项目工作指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响应教育强国建设战略,切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相关要求,根据《青少年宫管理工作条例》工作要求,进一步推动“流动少年宫”活动广泛组织开展,促进校外活动资源,更大范围地满足广大少年儿童的多元化需求,特制定本项目工作指引。

第二章

工作原则

第二条  坚持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开展“流动少年宫”活动要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活动之中,帮助青少年明德修身。

第三条  坚持普惠均衡。“流动少年宫”活动应坚持公益性,面向广大青少年特别是青少年宫日常覆盖不充分区域的青少年,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以及特殊少年儿童等困难群体的服务。

第四条  坚持‌创新引领。在活动形式、内容设计、技术应用等方面要不断创新,满足青少年多元化、个性化的成长需求。

第五条  坚持质效提升‌。注重活动质量和实际效果,确保每项活动都能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第六条  坚持安全至上‌。在活动组织过程中,应严格防范风险化解隐患、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确保参与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三章

项目组织管理

第七条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秘书处牵头组织开展“流动少年宫”活动,积极整合全国性资源,协调各方关系,推动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开展。协会定期对各会员单位开展项目情况组织总结交流与成果评估。

第八条  各会员单位应成立专门的项目执行团队,进行本地区“流动少年宫”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团队成员应包括活动策划、活动师资、后勤保障等相关人员,明确职责分工,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在共青团和教育等相关部门指导下,积极与当地学校、村社等建立协作关系,拓展活动覆盖范围。

第九条  加强协会与会员单位之间、各会员单位之间以及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协同合作。建立活动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交流项目实施的经验、方法、对策;鼓励跨区域合作开展工作分享、经验交流、结对帮扶等活动。

第十条  各会员单位应加强“流动少年宫”活动专项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常态化开展相关专业性研究、学习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服务质量。鼓励各地开展区域性交流活动,不断推动“流动少年宫”活动迭代升级。

第十一条  “流动少年宫”活动的负责人应具备坚定的政治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亲和力、组织管理能力、策划创意能力、工作协调能力以及面对突发状况的快速应变能力,切实保障“流动少年宫”活动顺利开展。

第十二条  协会搭建“流动少年宫”活动交流平台,定期举办经验分享会、总结会、工作研讨会、专业培训班等,组织开展活动团队交流、实地观摩学习、线上交流等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为大家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拓宽工作人员的视野,学习借鉴先进的工作经验和管理模式,提升“流动少年宫”活动项目工作水平。

第十三条  协会建立“流动少年宫”活动激励机制,鼓励工作人员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创新文化。鼓励各会员单位在总结会、工作研讨、专业培训班上分享工作经验、心得体会和创新思路,促进共同成长和进步。对积极参与交流活动、分享优秀经验的工作人员进行鼓励。加强成果转化引导激励。建立活动案例库,每年推举“创新案例”,通过线上微信公众号、线下“流动少年宫”活动总结会、培训班等渠道进行全国推广。

第四章

活动内容与形式

第十四条  “流动少年宫”活动主题应紧扣时代脉搏,富有教育意义,充分激发少年儿童的参与热情。主题确定可采用“三上三下”工作法:基层征集→专家论证→试点验证→参与单位票选,确保主题的适切性与引领性。各单位在设计和开展活动项目时,紧密围绕主题,确保各项活动之间的一致性,让主题深入人心。及时收集参与者的意见和建议,为后续主题活动的优化改进提供有力参考。

第十五条  “流动少年宫”活动内容应涵盖德育、科技、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等多个领域,满足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需求。鼓励多领域融合的综合活动,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活动定制。

第十六条  采用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实践体验、培训、冬夏令营、竞赛等形式。鼓励融合现代技术手段,提升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鼓励各会员单位创新活动形式,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活动。

第十七条  协会推出“流动少年宫”活动统一标识,供各会员单位开展活动时参考使用,各单位已有的相关标识也可保留同时使用。

第五章

项目实施规范

第十八条  在活动开展前,应深入开展需求调研,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以及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当地青少年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广泛收集学校、家长和青少年的意见和建议,为活动策划提供依据,确保活动内容和形式符合当地青少年的需求。

第十九条  根据需求调研结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活动策划方案。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时间和地点、参与人员、师资安排、经费预算、安全防范等内容。策划方案需经过必要的审核和审批程序方可实施。

第二十条  充分利用多种渠道进行活动宣传,提高活动的知晓度和参与度。通过当地媒体、学校公告、社区宣传、社交媒体等平台,发布活动信息,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宣传内容应突出活动的特色和亮点,以及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意义。

第二十一条  “流动少年宫”活动一般应在双休日、寒暑假等节假日期间举办。确需在学校举行的,应做好周密安排,不得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第二十二条  活动开展前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的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处置流程和保障措施等。应急预案应涵盖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类突发事件,如火灾、突发气候、人员伤亡等,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应急处置。

第二十三条  在活动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策划方案组织实施,确保活动质量和安全。加强现场管理,做好活动秩序维护、安全保障等工作。及时收集青少年和家长的反馈意见,对活动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提高活动满意度。

第二十四条  活动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总结评估。对活动的组织实施、教学效果、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第二十五条  应依据活动方案详细梳理所需物料,制定全面的物料清单,包括设备、道具、教具、教材等。对每种物料的规格、数量、质量标准进行明确规定,确保物资准备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物料涉及交通运输的,应按照规范的要求选择运输单位、运输工具。

第二十六条 建立健全物料管理制度,明确物料的领用、归还、保管责任。活动期间,安排专人负责物料的管理和维护,确保物料的正常使用。活动结束后,及时对物料进行清理、盘点和回收,做好物资的后续保管工作。强化节俭意识,加强物料回收工作,有效做好物料的循环使用。

第二十七条 严格按照财政相关要求,加强经费的使用监督。

第六章

项目评估

第二十八条  建立统一的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从活动覆盖人数、参与度、项目管理水平、项目设计创意、青少年满意度、教学效果、社会影响等多个维度对“流动少年宫”活动项目进行评估。

第二十九条  协会联合相关专委会每年度对会员单位开展的“流动少年宫”活动项目进行分析,通过实地考察、数据汇总等形式,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成效、遇到的困难、存在的不足等,进行评估研究,评估结果及时向会员单位反馈,为项目的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未尽事宜由中国青少年宫协会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三十一条  会员单位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附件:

1. “流动少年宫”活动标识

2. “流动少年宫”活动满意度调查表

3. “流动少年宫”活动单位年度评估表

4. “流动少年宫”辅导员工作评估表

5. “流动少年宫”志愿者工作评估表

6. 单位、辅导员及志愿者评估指标科学依据与逻辑论证说明

点击下载《中国青少年宫协会“流动少年宫”活动项目工作指引(试行)》原文

来源:中国青少年宫协会

  编辑:瞿凯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