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归故土,生命终成圆。2025年10月18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杨振宁先生自幼喜欢阅读,《中学生》杂志就是他上中学时常读的一本杂志。在《杨振宁传》中,有这样一段话:当时有一本杂志叫作《中学生》,每个月厚厚的一本,杨振宁每一期都看,从里面学到很多文学、历史、社会和自然科学的知识。他还特别记得曾经看到一篇谈论排列组合的文章,这是他头一次接触到这方面的数学概念。

图片来源于《杨振宁传:规范与对称之美》(贵州人民出版社)
时光倒回到20世纪30年代,当杨振宁先生还是一名青涩的中学生时,《中学生》杂志在不经意间,点燃了他内心深处对数学的热爱。
这印证了夏丏尊先生对《中学生》杂志使命的定位:“替中学生诸君补校课的不足;供给多方的趣味与知识;指导前途……”
谁曾想过,杂志中一篇关于排列组合的通俗讲解,竟会在科学家的心中埋下一粒神奇的种子。那些有趣的数学概念,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述,为中学时代的杨振宁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知识大门。这种启蒙不是填鸭式的灌输,而是点燃好奇之火,引导他走向更广阔的求知之路。
《中学生》杂志的价值,恰恰在于它超越了教科书的局限。它不囿于应试,不局限于单一学科,而是为成长中的心灵提供一个多元、开放的知识视野。
你想知道这篇影响了杨振宁先生的文章为何具有这样的神奇魅力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这段跨越近一个世纪的情缘告诉我们:真正的教育,是点燃一把火,而不是填满一个容器。一本好杂志、一位好老师、一篇好文章,都可能成为照亮人生的那束光。杨振宁先生与《中学生》的故事,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启示——最好的启蒙,往往就藏在那不经意翻开的书页里。
编辑:瞿凯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