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北京10月31日电(记者 凌萌)10月21日,清晨的大巴上,来自重庆黔江的高二女生小瑶(化名)望着窗外的燕山山脉,她的眼里闪着光。这是她第一次走出黔江的群山来到北京。同行的还有黔江中学另外4名高中女生,以及四川攀枝花米易县的10名初中女孩。10月21日至26日,她们共赴了一场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下称“中国儿基会”)联合有关单位共同主办的“春蕾科技女孩”研学营。
科技女性的榜样力量
为期六天的研学营里,一个个女性榜样如照亮行程的光束,让春蕾女孩们切身体会到女性亦能在科技领域绽放光彩的可能。
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的王雅晴博士,用数学语言拆解人工智能的奥秘:“科技拼的是脑力,我们女生有优势。”这让台下初来乍到的女孩们不由得挺直了腰板。
在清华大学求真书院做分享的清华学姐们,更带着“从男生扎堆的数学竞赛班起步”“从满纸错题熬到全国竞赛冠军”“被老师劝说女生不要研究数学”的亲身经历,拉近了女孩们与顶尖学府和数理学习的距离。

这些榜样的力量正在改写女孩们的认知。女孩小雨(化名)说,以前总觉得未来该留在家乡,找份安稳的传统工作便好,甚至懵懂相信“女生天生学不好数学”这种刻板说法。听完分享后,她忍不住感慨:“原来女生也可以从事科技和数学研究,我们也能追求自己的数理梦。只要肯努力,无论是数学还是其他学科,我们都一定能学好。”
从零开发AI小程序
在“春蕾科技女孩青科实训科创营地”,女孩们挑战了从零开发小程序的任务。她们被分成五组,循着英语、地理、语文等兴趣方向,借助AI工具尝试开发专属教学辅助平台或智能助手。
这对她们而言,是一场实打实的“硬仗”。AI开发、应用是初高中女生从未有过的经历。有的女孩在家乡从未接触过AI,有的以前虽用AI查过课堂知识点,却从没想过利用AI开发小程序。但是,没有一个人退缩。
“当然紧张。可要是害怕,从一开始就输了。”来自黔江的高中女生小涵(化名)盯着屏幕上跳动的代码,语气坚定。她所在的小组要做一款能自动解析古诗词、生成文言习题的小程序“哇哇学语”。一开始,她们连保存文件都要反复问老师,急得额头冒汗。可到了第三天,她们已能围坐屏幕前讨论界面配色、优化解析功能,“UI”“导入”“Bug”“优化”等术语脱口而出。这组女孩的平均年龄,还不到15岁。

五组春蕾女孩的表现都远超预期,老师们都忍不住点赞:“孩子们上手速度比想象中快,程序的功能与架构,也远比预期丰富。”
在北京101中学洒满阳光的玻璃房里,女孩们迎来了成品展示环节。面对专程前来的嘉宾以及参加2025丘成桐中学科学奖(诺特数学奖)比赛的学生代表,在家乡连课堂发言都需鼓足勇气的女孩们,此时攥着麦克风,将小程序功能讲得条理分明。那些曾觉得编程遥不可及的女孩,在代码的跳动中摸到了“我能行”的底气。
从怯生到蜕变
为期六天的研学营,女孩们的成长远不止指尖上的小程序。
“以前不敢上台说话,回去后要站在全校讲台,把小程序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比不过别人没关系,自己比昨天进步,就够了。”
……
女孩们的改变,早被身边人看在眼里。来自米易县的带队老师田老师感慨道:“在老家,孩子们平时很少接触电脑。如今她们不仅能独立开发小程序,还敢主动提问、大方展示,甚至主动邀请嘉宾扫码体验。这些变化,换作以前我根本不敢想。”每晚视频通话时,父母看着屏幕里孩子演示的小程序,语气里满是惊喜,不敢相信这是自家孩子的作品。

“真没想到我也能做出小程序!”女孩小彤难掩兴奋,“原来很多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敢跨出第一步。”
其实对女孩们而言,最大的收获远不止“会做小程序”。正如来自黔江县的李老师所说:“科技项目让她们触摸到产品背后的逻辑,明白研发的本质是人与人的联结。这份认知,对她们的长远发展太重要了。”
如今,这些参加“春蕾筑梦 数智同行”研学营的女孩们正将北京收获的星光传递给身边人。“我们要把在北京的故事,回去讲给同学们听。”女孩们这样说。春蕾科技女孩的故事,还将在更多女孩的成长里,续写数智赋能的崭新篇章。
据了解,此次活动是“春蕾科技女孩”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联合有关单位共同启动“春蕾科技女孩”项目新周期,深化在数字教育与科学教育领域的合作,针对科技方面有潜力的初高中春蕾女孩开展围绕前沿科技、文化自信等内容的科技营地项目制学习。截至2025年10月,“春蕾科技女孩”项目新周期已覆盖四川、云南、贵州、重庆、甘肃5个省(市)超过2000名春蕾女童。
编辑:高富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