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研学旅游行业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政策持续利好,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但与此同时,行业内卷加剧、利润摊薄、信任成本高企,“研学难做”成为许多从业者的共同心声。面对普遍存在的迷茫与焦虑,行业将走向何方?又该如何穿越周期,实现可持续增长?
近日,“研学中国G30”与“国际冬夏令营火炬行动”创始人万华在接受采访时指出,通过构建“生态舰队”、开拓“三大蓝海”,行业完全有能力穿越当前周期,“向光前行”。这位被业内称为“破局者”的连续创业者,以其深刻的行业洞察,勾勒出一幅清晰的破局路线图。


(一)困境:“系统失灵”与独行者的迷宫
采访伊始,万华并未回避行业的阵痛。他用“系统失灵”一词精准概括了当下的困境。“我们很多同行都非常努力,就像一个个在迷宫中寻找出路的独行者。”万华形容道,“但问题在于,迷宫本身的结构已经变了。”他进一步指出当前行业面临的四大痛点:
信息孤岛:政策、资源、市场信息不对称,决策如“盲人摸象”;
信任危机:缺乏权威背书,合作风险高企,沟通与试错成本持续攀升;
产品同质化:陷入“价格战”的内卷红海,利润薄如刀刃;
渠道效能触顶:传统获客成本居高不下,投入产出严重失衡。
“这种‘难’,不是个体不努力,而是整个行业旧有协作系统的效率已抵达天花板。”万华强调,“个人努力无法解决系统性问题,我们必须升维思考,搭建一个更高效的新系统。”
(二)破局:构建“生态舰队”,从单打独斗到系统共创
面对系统性困境,万华开出的“药方”是“生态共创”。他所打造的“研学中国G30”与“国际冬夏令营火炬行动”,正是这一理念的实践载体。“我们不是简单的会议主办方或活动执行方,而是行业生态的‘连接器’与‘加速器’。”万华介绍,他们构建的是一个名为“G30生态舰队”的作战体系,由三大核心模块组成:
指挥中枢——春秋双峰会:上半年正月十六启动的“行业采购会”是年度订单的“起航甲板”;下半年开学前的“生态进化会”则是驱动模式迭代与战略升维的“智慧引擎”;
火力平台——十城火炬行动: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核心城市开展线下路演,将峰会势能精准转化为市场购买力,实现“B端赋能、C端引爆”的闭环;
补给网络——全球联络处:通过“省市联络处+城市首席运营官”模式,构建覆盖广泛的渠道网络,并依托《G30融媒体研学访谈》内容矩阵,为生态提供深度补给与品牌支撑。
“我们已从为独行者‘架桥’,升级为组建一个协同作战的‘航母舰队’。”万华表示,“联合主理人与城市主理人加入的不是一次活动,而是一个全年无休、能提供全方位支持的增长系统。”
(三)实践:驶向三大“蓝海”,挖掘确定性增长
当被问及行业新的增长点,万华清晰地指出了三大方向:银发研学、国际研学与校园服务。“当所有人聚焦K12红海时,我们更应关注那些被忽视的‘价值洼地’。”他特别强调了“银发研学”这片万亿级蓝海。“中国有近3亿新老年群体,他们有闲、有钱、有强烈的精神需求,是极具潜力的‘价值金矿’。我们正联合保险、康养等领域的头部机构,共同打造高品质的研学产品。”对于国际研学,他认为这不是简单的恢复,而是一次“重生”。“我们要做全球教育的超级连接器,实现双向赋能。通过推动教育集团之间的‘结对子’,促进师生的人文交流,既带中国孩子‘走出去’看世界前沿,也把世界孩子‘引进来’,通过‘汉字密码’、‘非遗匠心’等课程,认识真实、立体的中国。”此外,以校园摄影等为代表的“校园服务”,被他视为构建信任基石与流量入口的关键。“通过专业、规模化的‘1+N’服务,我们能与学校、家庭建立深度链接,发挥系统整合优势,为后续的研学业务构筑起天然的护城河。”
(四)验证:铁证如山,7000万意向订单背后的平台力量
任何蓝图都需要现实的验证。万华展示了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在刚刚结束的上半年活动中,“五城国际冬夏令营火炬行动”实现了超7000万元人民币的意向签约总额,平台平均对接成功率达87%,吸引了1000余家优质机构参与,单家展商平均现场订单额突破20万元。“这7000万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平台上真实发生的交易。”万华说,“它有力地证明了我们‘舰队’模式的战斗力,也印证了通过平台化、生态化的方式,能够极大提升行业交易效率,为合作伙伴带来确定性的回报。”
(五)诚意:风险共担,与行业同仁“双向奔赴”
在推动行业前行的道路上,万华展现了极大的诚意。他推出了业内首创的“对赌式”承诺:成为城市首席运营官或多站联展的合作伙伴,若通过G30平台带来的直接收益未能覆盖其投入成本,平台将以等额广告资源补足差额。“空口无凭,这是我们能给出的最高诚意。”万华坚定地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风险共担、利益绑定’的方式,告诉所有优秀的同行:你只管优秀,风险我们分担。我们要的是一场与行业同仁的‘双向奔赴’,共同把蛋糕做大。”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莫鸣
编辑:郭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