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

童谣漾湾水,粤韵润西关——“学在荔湾”赋予最地道的文化特长

2025-09-01 10:32:09
来源:未来网

“将军百战亡,壮士十年归”的粤剧唱段在操场响起,花木兰的巾帼豪情在“护我家国”里血气翻涌。2025年秋季开学季,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匠心推出“解锁新学期 童谣变身玩”主题系列短片,由广州市真光中学、真光中学金道学校、广雅小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荔湾小学、林凤娥小学、广州市第一中学附属詹天佑小学、芳村小学新东学校、荔湾区青少年宫附属幼儿园8家学校的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六支创意作品如同一把钥匙,以童谣和粤剧为核心载体,生动开启了传统文化传承与五育融合发展的荔湾实践新篇章。

童谣新唱·粤剧新演:岭南文化浸润校园日常

系列短片最大的亮点,在于让童谣粤韵真正“活”在当下、融入成长。它们 不再是遥远的记忆,而是课间的游戏、课堂的延伸、情感的纽带。

童谣“变身玩”:短片捕捉了孩子们如何将传统粤语童谣“玩”出新意:课间矛盾时,一句“唔好打交,咪郁手脚……”的童谣劝和,化解了争执(《友谊篇》);体育活动中,童谣节奏与篮球拍打、武术招式奇妙呼应(《体育篇》)。

粤剧“焕新生”:粤剧成为情感表达和价值观传递的生动课堂。最令人动容的当属《爱国篇:木兰诗》:值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青少年宫的“小戏骨”们化身粤剧《木兰诗》中的巾帼英雄。稚嫩却铿锵的唱腔,传神的“扎靠”身段,“护我家国”的信念在水袖飞扬间深深植根于学子心中。这不仅是艺术的传承,更是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典范,让家国情怀在唱念做打中具象化、情感化。

五育并举:童谣粤韵滋养全面发展之花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广东省教育厅等十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实施措施〉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荔湾区在均衡发展基础上进一步聚焦育人本质,将“五育并举”作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核心路径。六支短片清晰构建了“五育融合”的荔湾图谱,童谣和粤剧成为串联各育的灵动丝线:

德育铸魂:粤剧《木兰诗》演绎家国大义;童谣劝和传递友善与和谐。

智育启慧:童谣中的生活智慧、历史故事成为语言学习和文化理解的桥梁;粤剧脸谱、唱词蕴含丰富的文学、历史知识。

体育强身:将粤剧身段训练融入课间操,锻炼形体与协调;童谣节奏配合体育运动,增添趣味与韵律。

美育润心:粤剧的唱腔、服饰、化妆、身段是综合艺术美的集中体现;童谣的音韵之美、意境之美陶冶情操。

劳动育能:校内劳动基地中,孩子们学着用传统方法制作与童谣、粤剧相关的小道具;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策划本身也是实践。

创新路径:短片延伸与集团化办学育就荔湾新苗

短片背后,是荔湾区对教育的创造性回应:当课本知识走出教室,当传统文化成为成长底色,每个孩子都能在课内外共振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星光大道。荔湾教育以六部短片为载体,把课堂延伸至校园每个角落:课间操时间,不再是单一的体育锻炼,而是成了“体育+美育+传统文化”三重浸润的欢乐时光。孩子们既能尽情挥洒汗水,在篮球场上展现青春的活力;在武术练习中感受刚健有为的精神;又能身姿婀娜,练习粤剧身段,在婉转的唱腔和优美的动作中,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短片延伸是荔湾教育在横向维度上的拓展与创新,那么集团化办学则是其在纵向深度上的深耕与突破。近年来,荔湾区教育局以集团化办学为引擎,组建14个教育集团。以各所名校为核心,推动管理、资源、课程、教师、学生及评价的一体化,实现课程共建、师资共育、资源共享,做到“校校有特色,生生有特长”,助力每位学生自信成长,擦亮“学在荔湾”教育品牌,形成多元、优质、均衡的教育网络。

根植传统,花开五育

“解锁新学期 童谣变身玩”不仅是一场开学季的创意呈现,更是荔湾教育理念的生动宣言。在这里,童谣和粤剧不仅仅是需要保护的非遗,更是滋养新时代少年全面发展的源头活水和特色名片。当古老的韵律在篮球场上跳跃,当英雄的故事在孩童的唱腔中苏醒,荔湾教育正以最岭南的方式,让传统文化在传承中焕发生机,让五育并举在融合中结出硕果,为每一位学子铺就一条根植传统、面向未来的星光成长之路。新学期,让我们一同聆听这童声粤韵,解锁属于荔湾学子的无限可能!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荔湾区中小幼齐唱粤语童谣作为开学第一课,并非偶然的文化实践,而是该区教育系统活化传承粤语文化的又一重要举措——这一活动在2025年春季学年便已开展,如今再度以开学第一课的形式走进中小幼学校,已然成为荔湾教育传承粤语文化的品牌项目。

据悉,在此基础上,粤语童谣的延伸项目还将持续推进,并纳入荔湾教育的常态化工作范畴,把推动粤语文化和广府非遗真正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持续推进粤语童谣及相关文化延伸项目,将其纳入常态化教育工作,致力打造“校校有传习、班班有童谣、人人会咏唱”的区域教育生态,实现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的有机融合,让粤语文化的韵律与温度,长久浸润学子的成长之路。

通讯员:广州市荔湾区青少年宫  梁靖宇

作者:  编辑:瞿凯侠